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陕西榆林,是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基地。2023年,榆林市地区生产总值达7091.44亿元,成为首个GDP突破7000亿元的中西部非省会城市。近年来,榆林市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新质生产力调整产业布局,以科技创新积蓄发展动能,以引才聚智重塑城市面貌,传统“煤城”绿色转型,走上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的发展新路径。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转型

初秋的黄土高原,天朗气清,风轻云淡。走进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展厅,榆林市由单一煤炭采掘业到多能互补融合的现代能源工业体系,从基础煤化工到现代精细化工的发展足迹清晰可见:第一座特大型现代化高产高效煤矿,全球规模最大的煤基乙醇项目、陕西首个风电装备制造项目、首个煤制烯烃项目……

“我们聚焦关键技术,打造先进储能、氢能综合示范、氢与煤化工融合、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四大平台,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贡献力量。”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卢巍说。

资源物尽其用,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榆林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马宏革介绍,近年来,榆林市着力发展煤炭分质利用、煤制甲醇-烯烃及其下游、煤制芳烃-乙二醇-聚酯、煤制油、煤基高端化工、氯碱化工6条产业链,积极打造“煤头化尾”全产业链化工产业基地。

高碳产业正在加速实现低碳转型,新能源成为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主角之一。

8月,2024第二届西部氢能博览会在陕西榆林正式开幕,千亿氢能产业蓄势而起。风电、光伏、氢源富集的资源优势,让榆林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氢能产业。

走进榆横工业区氢能装备制造园,陕西氢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全自动生产线正加快推进建设。该公司计划在榆林投资2800亿元,打造集制氢、储氢、燃料电池生产、整车制造、氢能高端装备检测为一体的综合性氢能产业集群。

“我们将聚焦打造氢能全产业链,建设科技研发、产业投资、装备制造及标准体系4个支撑,科学有序地开展氢能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陕西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晔说。

榆林市市长张胜利表示,当前,榆林正在锚定“双碳”目标,以创建国家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为引领,加快现代煤化工与绿电、绿氢耦合,全力推动煤油气风光电氢多能融合。

筑巢引凤培育发展动能

走进国家能源集团神东大柳塔煤矿,5G信号下井、数据上“云”存储处理、机器人来回穿梭巡检……智能化矿井成为现实。穿西服上班,用鼠标割煤,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矿工化身“程序员”“工程师”,大学生智能化采煤班应运而生。

“目前企业共有90余个大学生智能化采煤班,平均年龄31岁,自成立以来,累计有40余个班组、110余名班组员工受到国家级、省部级和行业协会表彰,为煤矿产业向高科技产业转型作出贡献。”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生产管理部经理孟永兵说。

不断加速的产业变革带来人才结构更新换代,青年一代正在赋予榆林新的愿景。近年来,围绕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目标发展能化产业,榆林市先后出台专项文件,高质量编制“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为人才引领科技创新推动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35岁的杜怀龙是神东大柳塔煤矿综采一队的队长。11年前,和他一同就职的只有一位研究生,如今整个神东大柳塔煤矿研究生学历共49人。

从“黑、笨、粗”到新时代技术青年,青年一代重新定义行业面貌。在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的陕西陕煤曹家滩矿业有限公司,一批智慧生活设施的启用,让青年员工的业余生活更加温馨闲适。

植绿固沙稳固发展底色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井泉被沙压,房埋沙里头”“山高尽秃头,滩地无树林;黄沙滚滚流,十耕九不收”……过去的榆林饱受风沙侵袭。

1950年4月陕西省政府制定了“营造陕北防沙林带”的规划,随后允许承包国营和集体的荒沙、荒坡地。统计显示,榆林累计有44万户农民承包“五荒地”900多万亩,涌现不少治沙造林大户,张应龙就是其中之一。

“治沙造林不能靠蛮干,必须依靠科学。”扎根毛乌素沙地21年,张应龙已从“门外汉”逐步成长为治沙专家,累计治理沙地42.8万亩,将治理区林草覆盖度从3%提高到65%。他的初期目标是达到沙漠稳定治理,中期目标是有效保护形成产业,以治沙拉动产业发展,靠产业推动治沙事业。

今年,张应龙投资40多万元购买了水肥一体化智能滴灌系统,用于培育树莓新品种。他希望培育出适合在这里生长的品种,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生态经济发展,还可以建起毛乌素沙地植物基因库,丰富生物多样性。

在地面“治沙大军”一寸寸推进的同时,科技工作者们把目光投向天空。“榆林在全国首创飞播技术,筛选出适宜飞播并具备抗风蚀、耐沙埋、生长快、自繁力强等特性的植物种子。”陕西省林业科学院治沙研究所所长石长春说,“榆林共有600多万亩沙地通过飞播技术得到治理。这一技术还从榆林向全国沙区推广,大幅提高了我国防沙治沙效率。”

党的十八大以来,榆林在传承“治沙精神”的基础上,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思路,先后开展“三年植绿大行动”“全面治理荒沙行动”“林业建设五年大提升”“‘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等造林绿化活动,建立起城镇、道路、矿区等生态防护林体系,生态环境再次得到提升。

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数据显示,经过持续治理,榆林的林木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9%提高到现在的36%,全市沙化土地治理面积达到1701.5万亩,占全部沙化土地的93%,860万亩流沙得到固定或半固定,沙区植被平均覆盖度达到60%。陕西也因此成为我国第一个“拴牢”流沙的省份。

镇北台位于榆林城北4公里的红山之巅,是长城线上最宏大的观察指挥所,有“万里长城第一台”之称。历史上这座高台四面是无垠的黄沙,几乎被流沙掩埋。但如今从这座“万里长城第一台”眺望,四周一片郁郁葱葱,6万亩樟子松等常绿树木组成的主要“方阵”,拱卫着镇北台。高台登临宛若绿海行舟,美景引来如织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