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我国炼焦煤进口量达1069万吨,同比增长12%。然而,进口煤的来源国结构发生了边际变化:8月蒙古炼焦煤进口量为472万吨,较7月减少32万吨,降幅为6%,为全年除春节外的最低水平;同期,美国炼焦煤进口量达159万吨,较7月增加近100万吨,增幅高达167%,创下近四年来单月进口量的最高纪录。

我们认为,海运炼焦煤的性价比提升是推动其进口增长的关键因素:

1. 自三季度以来,澳大利亚等海运炼焦煤的价格下跌速度快于国内和蒙古煤,导致海运炼焦煤相较于其他来源煤种的溢价收缩。在2023年底价格的基础上,截至2024年9月20日,澳洲一线主焦煤价格累计下跌43%,美国主焦煤下跌42%,而国内山西低硫主焦煤和蒙古蒙5精煤则分别下跌37%和29%。

2. 钢铁和焦化行业长期处于盈亏平衡点附近,叠加原料供应宽松预期的增强,在行业下行周期中,企业不断向煤矿施压以降低采购成本,同时期现套保需求显著增加。通过对各煤种的期现基差(现货-期货差)计算可见,今年以来,在焦煤价格下行期间,澳洲、美国等海运炼焦煤的基差大多处于平水或贴水状态,提供了更多套保机会;相比之下,国内和蒙古煤的基差则持续升水,套利性价比较低。

展望中短期市场,焦煤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难以扭转,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将继续压制炼钢利润,焦化企业在原料采购中优先考虑焦煤的性价比。

从月差结构看,4月以来,焦煤期货已进入熊市,预计市场操作策略将继续以熊市下的基差套保为主,重点挖掘仓单套利机会,这也将进一步压制焦煤的长期价格。

 

在本文所用模型中,使用的焦煤价格标的为各国优质主焦煤品牌价格,价格相对偏高,而且市场反馈实际成交当中价格可能更低,进而导致实际情况下因煤种差异产生的基差空间将会更大

 

【正文】

一、8月炼焦煤进口格局的边际变化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8月我国炼焦煤进口量为1069万吨,同比增加12%,环比下降1%。然而,进口煤的来源国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8月蒙古炼焦煤进口量为472万吨,环比减少32万吨,降幅为6%,创下年内除春节外的单月最低水平;同期,美国炼焦煤进口量为159万吨,环比大幅增加近100万吨,增幅高达167%,为近四年来美国炼焦煤的单月最高进口量。

类似的进口格局波动也出现在7月:当月我国炼焦煤进口量为1084万吨,环比增长10%。其中,蒙古炼焦煤进口量为504万吨,环比6月下降8%;而澳大利亚炼焦煤流向中国的进口量则显著增加442%,达到116万吨,为2023年放开进口限制后月度进口量的次高水平。

这表明,尽管总进口量相对稳定,但不同来源国的炼焦煤进口量存在较大波动,尤其是美国和澳大利亚的进口量在近期明显增长,改变了我国炼焦煤进口来源的格局。

我们认为,海运炼焦煤的性价比提升是推动其进口增长的关键因素

 

二、海运炼焦煤进口性价比的恢复

1. 近两个月海运炼焦煤进口明显增多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其价格优势。

2024年,我国钢材实际需求和铁水产量同比大幅下降,同时煤炭供应相对过剩。据Mysteel数据显示,焦煤总库存持续增加,今年焦煤总库存可能同比增加1700万吨以上,处于持续累库状态。因此,焦煤市场价格持续走低,成为交易中经常用于做空的品种。

不仅中国国内钢材需求出现下滑,全球其他国家的钢材需求和粗钢产量也面临阶段性见顶的预期。这一点从近年来针对中国钢材出口频繁发起的反倾销调查中可见端倪。全球需求疲软使得钢铁行业整体承压,进而影响了炼焦煤市场。

 

因此,今年全球焦煤价格呈现共振下行的态势。虽然最初国内与海外煤炭价格的下跌速度相近,但由于海运焦煤原本具有较高溢价,在价格下跌过程中,海运煤与国内煤的价差逐步缩小。尤其从2024年三季度开始,澳大利亚等海运炼焦煤的价格跌幅超过了国内与蒙古煤,性价比优势愈加明显。根据2023年底的价格基准,截至2024年9月20日,澳大利亚一线主焦煤价格累计下跌43%,俄罗斯主焦煤下跌48%,相比之下,国内山西低硫主焦煤累计下跌37%,而蒙古蒙5精煤的跌幅为29%。

这一趋势与终端生产企业的刚性需求相结合,加之近期高炉复产带来的阶段性补库需求,促使海运炼焦煤进口量边际上升。

2. 近期焦煤进口格局变化的另一个核心因素在于市场套保需求的增加

今年以来,焦煤市场的交易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钢铁产业链的生产环节普遍面临长期低利润率的压力,同时市场对原料供应长期宽松的预期进一步强化,整体对焦煤的预期偏悲观。

这种预期导致终端和贸易环节不断向上游施压,以在利润空间受限的情况下获取更多收益。因此,原料现货的套保需求显著增加,促使市场参与者更多地利用海运炼焦煤的性价比优势进行套保操作,从而推动了海运焦煤进口量的上升。这种变化在全球钢铁市场疲软、焦煤价格下行的大环境下进一步加剧了焦煤进口格局的调整。

通过计算各煤种的期现基差(现货-期货)发现:今年以来,在焦煤价格下跌期间,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的海运炼焦煤基差大部分时间处于平水或贴水状态,提供了较多的套保机会;相比之下,国内煤和蒙古煤基差持续升水,套利性价比较弱。

在这一背景下,贸易环节更多选择参与海运炼焦煤的期现套利机会。市场反馈显示,过去海运炼焦煤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主流钢铁产地使用,但自今年下半年以来,南方和内陆部分地区的生产企业也逐步加入海运炼焦煤的贸易活动。海运煤市场参与度的边际提升,进一步解释了近两个月海关数据中海运炼焦煤进口量的边际增加。这种趋势表明,海运炼焦煤的性价比和套保机会正在吸引更广泛的市场参与者。

在本文所用模型中,使用的焦煤价格标的为各国优质主焦煤品牌价格,价格相对偏高,而且市场反馈实际成交当中价格可能更低,进而导致实际情况下因煤种差异产生的基差空间将会更大

 

展望中短期市场,焦煤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难以扭转,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将继续压制炼钢利润,焦化企业在原料采购中优先考虑焦煤的性价比。

从月差角度看,自今年4月以来,焦煤已进入熊市结构。预计市场未来的操作策略仍将以熊市结构下的基差套保为主,继续挖掘仓单套利机会。这一策略不仅将为市场参与者提供风险对冲的手段,也将对焦煤价格形成长期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剧焦煤市场的供需失衡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