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赵扬指出,全球产业链调整方向是从效率到安全。在过去四十多年,得益于改革开放、中美产业协作以及带来的产业链全球配置,中国的经济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中美两国之间的要素价格走向均等化,体现在中国的人均收入提高和技术进步以及美国公司持续获得巨额利润。但因为美国的劳动报酬占比下降,也导致了一些结构性问题,促使美国产业链布局从效率向安全角度转型。

2023年6月25-28日,由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和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30届中国五矿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金属矿产资源投资与发展论坛”于江苏常州顺利举行。

在6月26日下午大会上,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董事总经理赵扬先生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新格局与中国面临的挑战》的主题演讲。

IMG_256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董事总经理 赵扬

赵扬指出,全球产业链调整方向是从效率到安全。在过去四十多年,得益于改革开放、中美产业协作以及带来的产业链全球配置,中国的经济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中美两国之间的要素价格走向均等化,体现在中国的人均收入提高和技术进步以及美国公司持续获得巨额利润。但因为美国的劳动报酬占比下降,也导致了一些结构性问题,促使美国产业链布局从效率向安全角度转型。

产业链调整始于企业层面,企业关注供应链的韧性和稳健,本质是风险收益最大化。但从政府角度来看,美国的产业链安全目标是确保美国在重要科技领域对其他国家的领先地位;中国的产业链安全目标是追求有关国计民生重大产业和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两者都是在强调对于科技方面的竞争。

提及逆全球化,赵扬认为需要做到有序竞争,要以维持正常的国际贸易为底线,全球供应链呈现多元化、区域化、数字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全球贸易规则走向多边与区域并进,各国将在规则和制度层面形成更深层次的一体化,WTO和PTA真正成为推动全球化的“两个轮子”。

赵扬还进一步分析了逆全球化下的中国规模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规模经济效应,规模越大,单位成本越低;知识型和创新具有公共品属性,可以放大规模经济效应;大国分摊公共服务成本的能力更强。技术进步、GDP、人口规模、终端市场、储蓄额也强化了这种规模优势。但中国规模经济优势仍有扩大的空间,需要真正建立和完善国内统一的大市场。

他总结到,对于中国来说,产业链变迁主要应对的是去中心化和卡脖子这两个挑战,一方面要靠“大企业+银行”的模式强化规模优势;另一方面要发挥“中小企业+资本市场”的作用。产业链的挑战本质上是创新,而创新是一个生态和体系的竞争,需要企业、政府和资本市场相互配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嘉宾个人学术观点,未经嘉宾本人审核,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