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得益于基建推动的基本面走强,从年初开始,中板与热卷的价差不断走扩。截至4月19日,中板与热卷价差已从年初的持平扩至210元/吨。

二季度基建仍是稳定经济恢复的重要抓手,支撑中厚板需求。而热卷二季度基本面开始走差,预计中板与热卷价差仍有扩大空间。但由于部分下游行业在热卷与中板价差相差过大(300-400元/吨)时,会选择购买热卷来代替中板。目前价差已处于较高位置,预计二季度价差虽有扩大可能,但空间有限。

下半年基建的经济托底作用逐步走弱,但造船业对中板需求将有持续支撑。对比之下,热卷下半年供应增量显著(1500万吨/年新增产能将在8月后陆续投产),需求增量有限。预计下半年中板与热卷的价差将维持在100至200元/吨。

由于中板与热卷均为板坯加工而成(热卷加工费280左右,中板加工费350元),正常情况下,中板价格较热卷高70-150元/吨属于合理区间。从近十年的价差走势来看,中板对热卷的价差长期处于正区间,但超过200元/吨以上的情况较为少见(部分行业热卷和中板有替代作用:一旦价差相差过大(300-400元/吨),下游行业会选择购买部分厚度的热卷来代替中板)。

一、从年初开始,中板与热卷价差不断走扩

一季度由于基建发力,中厚板需求持续火热。据Mysteel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厚板周均表需141.1万吨/周,为样本数据历史同期最高表需。同时,一季度中厚板周均产能利用率高达86.51%,为同期最高水平:供需双强推动中厚板价格持续上涨。

另外,典型的中板需求行业船舶行业向好发展:以修正总吨计,2022年中国的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3.5%、49.8%和42.8%,市场份额已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今年造船行业延续火热行情,手持船舶订单创2017年以来新高。中厚板的下游占比中,造船占16%左右,意味着今年船舶业的不断增长将对中板需求有持续支撑。

一季度在基建的支撑力度下,中板价格走势要强于热卷。中板与热卷下游需求虽部分重合,但占比有所分化。从中板的下游需求来看,基建和工程机械占比高达69%;而热卷下游直接使用端中,工程机械和基建相关行业占比34%,间接使用端中,工程机械与基建相关行业占比13.68%。

从占比的分化可以看出,随着基建的不断发力,对中厚板的需求支撑力度将会持续。而热卷品种的下游制造业虽说随着春节后陆续复工,但增量并不明显。家电行业虽受地产后端需求的带动,一季度同比上涨3.63%。但汽车行业需求萎靡,一季度汽车产量620.99万辆,同比回落4.12%。在降价促销的影响下,一季度虽然销量环比上涨,但同比下降6.55%。,导致中厚板与热卷价差不断走扩,从年初的0元/吨扩大至210元/吨。

二、二季度价差仍有扩大可能,但空间有限

高频数据显示,四月上旬房地产销售环比回落,创2017年以来最大跌幅,超季节性回落表明今年的楼市“小阳春”可能已过。2023年一季度居民中长期贷款处于2016年以来的同期最低水平,表明实际市场信心并未有明显改善,预计二季度地产销售的改善仍缓慢运行。在房地产底部徘徊的情况下,二季度基建仍会是实现今年经济增速目标的重要抓手,维持对中厚板需求支撑强度。

对比之下,热卷二季度基本面走差,预示中板与热卷价差将继续扩大。主要是因为:

1. 热卷供应压力较大。随着三月底钢厂不断复产,四月第一周热卷产量325.11万吨,创今年新高,超去年同期水平。目前虽然钢厂检修情况有所增加,但多数为轧线检修,一旦钢厂利润有所回升,钢厂结束检修恢复生产将成为普遍现象。在限产政策没落地或钢厂未出现大幅亏损的情况下,热卷产量难有明显下降。

2. 二季度需求或环比走弱。以领先指标PMI数据为例,三月制造业PMI细分数据在手订单、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均环比回落。且根据Mysteel调研显示,一季度对热卷需求有较强支撑的家电行业,五月份大型家电企业排产订单环比下降。出口方面,海外衰退预期下需求疲软,叠加乌克兰和土耳其的钢厂陆续复产,导致我国二季度热卷出口将同环比走弱。

截至4月19日,中板与热卷价差为210元/吨,已经处于历史较高点位。这也表明,虽然二季度中板和热卷价差仍有扩大可能,但空间较为有限。

三、下半年中板与热卷价差或维持在100-200元/吨

在楼市和土地市场慢回暖,但基建发力前快后慢,前高后低的趋势影响下,基建对钢材的需求拉动或在下半年逐步走弱。但同时,中国船协预计2023年我国造船完工量将突破4200万载重吨,新船订单量约4000至5000万载重吨,手持船舶订单保持在1亿载重吨左右:表明今年造船业对中板的支撑将持续存在。

下半年热卷供应压力仍然较大,去年预计的1500万吨新增产能将在今年八月后陆续投产。而需求端的典型行业汽车行业上半年大幅降价促销去库存,或透支下半年需求,其他制造业产量全年难有明显增量:预计下半年中板与热卷的价差在100至200元/吨也会成为常态。

 

文章作者:黑色产业研究服务部 郭鉴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