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介绍出铁及合金浇铸。

(1)出铁次数。随着冶炼过程的不断进行,炉内积存的铁水越来越多,大量导电性强的铁水在炉内积存,将使电极上抬,造成操作困难。因此,每隔一定时问,就应该打开出铁口出铁,将积存在炉内的大量铁水及时排出,保证冶炼过程的正常进行。出铁问隔时间短,出铁次数多,有利于电极下插。但是,出铁次数多,热损失大,浇铸损失也大。因而,应该根据炉子容量、冶炼牌号来确定适当的出铁次数。一般来说,硅铁含硅量低,出铁次数就多。例如,10000~30000 kV·A电炉冶炼75%硅铁时,8h出4~5炉。180()~9000 kV·A电炉冶炼75%硅铁时,8 h出3~4炉。

(2)出铁前准备工作。出铁前应准备好开堵炉眼用的一切工具,检查铁水包是否符合要求。准备好堵眼泥球,堵眼材料主要由焦炭粉(电极糊)、水和少量石墨粉调和成能结合在一起的锥形泥球,泥球大小适宜。

(3)捣开出铁口。高温铁水的冲刷和空气的氧化烧蚀,使出铁口很易损坏,实践证明,出铁口使用寿命往往决定炉体的使用寿命,为了延长炉体的使用寿命,应正确使用和维护出铁口。

出铁时应该先用圆钢清除出铁口附近的残渣残铁,捣掉炉眼四周的泥球,清扫干净出铁槽,然后在炉眼中心线上端用圆钢捣开炉眼。炉眼比较难开时,可用烧穿器烧开,炉眼实在打不开时,用氧气烧开。开新炉眼时,可使用氧气烧开炉眼。用圆钢、烧穿器捣炉眼时,严禁乱捣乱烧,特别严禁在炉眼的中心线下部乱捣乱烧,否则使炉眼产生洼坑,破坏炉眼内小外大的形状,给堵眼造成困难。

(4)出铁排渣。在出铁过程中,由于铁水的冲刷,炉眼会自行扩大。因此,炉眼刚捣开时,特别是新炉眼刚捣开时,炉眼不易开得过大,否则流头太大,渣难以带出,而且易冲坏铁水包。若铁水温度太高,流头太大,应减少功率,炉眼开小些。一般在铁水铺满包底或达铁水包1/3时,再用圆钢逐步扩大炉眼。

炉眼打开后,应根据铁水外流和负荷情况,逐步下插电极。出铁口相电极,在出铁前期应尽量保持不动,在后期则可逐步下插。铁水外流时,如流头过大,可用有耙头的圆钢挡一挡;流头过小,则用圆钢捅炉眼。大炉用铁水包。出铁时,为防止表层铁水凝固,要不断加入焦炭粉保温。

在出铁过程中,应力求多排渣,硅铁炉炉渣量可达合金重量的2%~4%。炉况良好时,随铁约300 mm。老炉子后期炉眼堵好后外口余量约200 mm。

出铁口使用约2~3星期后,就要用电极糊进行封眼,通过封眼,可补充炉衬和出铁口部分在打眼出铁时的损耗。此外,要注意流槽的修补。盛铁水用的铁水包用黏土砖砌筑,并以耐火黏土和焦末混成的泥浆涂抹,以便于清渣。铁水包必须用热渣烘干后使用。

(6)合金浇铸。铁水在铁水包里镇静短时间后,扒除铁水上面少量浮渣,加入一根石墨棒挡渣,而后将铁水浇人生铁锭模。槽形铸铁模中,对于小电炉一般是将铁水直接浇入。浇铸前应将锭模打扫清洁,保持干燥。为了避免硅铁与锭模粘连,上炉铁锭取出后,应用水冷却,并在热状态下往锭模上涂石墨粉或石灰乳浆液。在铁水流头冲击处,应平置一成品硅铁。

浇铸时应控制适当的浇铸温度和浇铸速度,浇铸速度以不造成铁水喷溅为原则,合适的浇铸温度一般比硅铁熔点高100~200℃。为使取样有代表性,克服铁水包内成分不均匀现象,浇铸前期、中期和后期都要取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