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炉长寿操作制度

(1) 做好高炉下部送风制度, 采用稳定的高送风比操作,实现炉腹煤气流均匀分布。 高炉下部送风经过操作调节, 将高炉达到理想运行状态时确定的合适的炉腹煤气量、回旋区长度、鼓风动能等重要参数作为一项长期操作参考的坐标数据,从国内一些操作经验看, 采用高送风比、 风口延长、风口断面调整等技术能确保鼓风动能、较好的回旋区长度,能维持一定的透气性、透液性,相对减少边缘气流发展,降低煤气流冲刷侵蚀。 冶炼强度提高带来边缘温度提升,能防止渣皮结厚造成的悬料及脱落坐料对炉缸造成的破坏。同时高送风比能保证中心发展,炉缸活跃,能让中心料柱温度升高熔融减小其体积,缓解炉缸液态渣铁围绕死料柱形成的环流运动,对炉缸侧壁长寿意义重大。

(2) 调节高炉上部煤气流分布, 采用灵活的布料方式,加强间接还原,实现煤气高效利用。 高炉下部煤气流分布与上部煤气流调节有一定的关联性,煤气流向上流动过程中,由于布料阻损不同流场是变化的, 布料制度是影响上部煤气流分布的关键。 无料钟炉顶布料灵活多变,结合炉顶测温系统,可以实现任意布料组合,也可以针对单点布料, 操作实践中应根据高炉情况不同, 摸索确定各自的布料组合并随情况变化随时调整。 基本布料理念应该是根据需要确定矿焦按比例层状分布布料,压制边缘,发展中心,形成边高中低的料面形状,形成边缘、中心气流的稳定。边缘气流稳定能使高炉炉墙热负荷稳定,避免渣铁皮频繁脱落,同时减小冲刷,对高炉长寿十分重要。

(3) 制定高炉热制度,确保铁水温度。 操作中要将铁水温度控制在 1 480 ℃以上, 以便于确保渣铁有一定的流动性,避免炉缸热量不足。 铁水含Si 量宜控制在 0.3%~0.6%之间, 以保持炉缸具有一定的活跃度。 炉缸活跃度是炉况顺行的重要指标,是高炉能长寿的重要表现。

(4) 控制炉渣二元碱度。 操作中炉渣碱度宜控制在 1.10~1.15 之间,控制炉渣 Al2O3 含量,保持适宜的镁比 0.45~0.60, 以确保渣的流动性,高碱度渣流动不好, 提升温度势必带来炉内软熔带位置变化,稳定热体系破坏,不利于高炉稳定,故应调节好适宜的碱度,控制好温度。

(5) 做好入炉原燃料管理。原燃料质量是高炉稳定顺行的基础。 各高炉入炉原燃料条件情况不同,建议有条件的需适当控制入炉焦炭水分含量,反应强度,反应性指标等,控制入炉小块焦比例;控制烧结矿转鼓强度、低温还原粉化率,控制小于5 mm 烧结矿比例。 要严格控制碱金属含量高的粉尘入炉循环,要定期排、钠等碱金属。 国内众多高炉由于不重视排碱金属,造成其大量富集,与耐材反应使耐材体积膨胀 30%~50%,造成砌体损坏,炉底板上翘,使得高炉不得不停产大修。

2.高炉长寿维护处理

高炉生产状况复杂, 除了采用有利于高炉长寿的操作模式外, 还应在不利于高炉长寿的情况出现时,立刻采取措施进行调节处理,弥补一些由于设计、供货、施工造成的先天性不足因素或操作过程中一些不可预见性带来的问题。

鞍钢集团朝阳钢铁有限公司是单高炉生产,从 2013 年开始炉缸温度升高,炼铁总厂持续关注高炉炉缸温度场的变化趋势,并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炉缸温度场的治理措施,建立了炉芯温度控制标准和炉缸侧壁温度控制标准,将高炉炉缸活跃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高炉长周期稳定顺行,铁水质量显著提高,高炉生铁一级品率呈上升趋势,由 2011 年的 63.60%提高至 2017 年的 97.59%,炉缸管理实践效果良好。 目前高炉炉缸温度控制在 300℃以内,利用系数在 2.3 以上,取得了护炉的成功。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鲅鱼圈钢铁分公司炼铁部1 号 4038 m3 高炉炉缸温度偏高, 存在安全隐患,通过操作护炉措施,取得了很好效果,具体护炉措施如下:根据热制度将炉缸冷却水量由 2 400 m3/h增加到 4 800 m3/h; 增加炉缸在线仪表监控数量;坚持精料方针,采用高温高钛操作法,既实现钒钛护炉,又确保了渣铁流动性好,实现了双高条件下的高炉顺行; 采用全风全压配合双高操作发展中心冶炼,活跃了炉缸、减少了环流对炉缸的冲刷;通过固定铁口区域优质无水泡泥的打泥量, 保证铁口深度 3.6~3.8 m,四个铁口轮换出铁。通过以上维护措施炉缸温度得到有效控制, 护炉效果良好,实现了长达 6 年的护炉期内,高炉安全稳定运行。 1 号高炉护炉操作长达 6 年时间,成功实现了采用护炉措施延长高炉寿命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