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以来,由于钢厂排产量减少,福建省出现库存持续下降、规格异常紧缺的现象,市场各规格加价也是一路水涨船高,助推福建省建筑钢材价格升至全国最高,但近一周的时间里,市场规格加价收缩明显,价格跌幅超出市场预期,具体情况请看小编分析:

一、建材价格近一周下跌3%左右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福建省建材价格于1月3日前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但从1月3日开始出现剧烈波动,尤其是1月6日当天出现明显下跌。那么分具体市场情况来看:福州市场HRB400EΦ18昨日价格较最高位下跌130元/吨,跌幅为3.56%,Φ20较最高位下跌150元/吨,跌幅为4%;厦门市场HRB400EΦ18昨日价格较最高位下跌100元/吨,跌幅为2.72%,Φ20较最高位下跌100元/吨,跌幅为2.72%;三明市场HRB400EΦ18昨日价格较最高位下跌110元/吨,跌幅为3.01%,Φ20较最高位下跌70元/吨,跌幅为1.9%。

综合来看,省内各区域目前市场价格较最高位均有下跌100元/吨左右,从市场情况也可以看出,首先市场基价方面前期一直稳定在3400元/吨,但本周出现明显调整,目前均调整至3340元/吨左右,持续的高位加价已难以坚挺;其次加价方面,前期福州市场Φ18加价100元/吨,Φ20有加价至200元/吨以上,甚至出厂价仅加价50元/吨的Φ14规格也有加价至200元/吨以上,各个规格加价都是混乱为主,但现今多数恢复至出厂价或少量加价为主,基价和加价都有明显的调整

二、需求叠加心态共同作用

进入1月以来,下游终端等项目将陆续收尾和放假,从市场反馈来看,少量已开始停止订货,多数仍将坚持至下周时间段再开始放假,市场整体交投量也有明显收缩,部分大户贸易商日均成交量已减量一半左右,整体需求呈现季节性减弱情况,这是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此外本周以来,焦炭原材料启动第六轮提降,生产成本的下移也助推钢材价格下跌。

从本地市场情况看,外围多数市场的基价在3200-3300元/吨之间,而本地前期硬挺在3400元/吨,价差达到100元/吨以上,这对于心理价位普遍在3200元/吨的商家而言是极不平衡的。若是市场价格始终坚挺在3400元/吨不动,相当于冬储成本变相较其他区域贸易商高出100元/吨以上,因而他们调整价格的意愿会非常强。

市场商家库存量相较于正常水平普遍均处于较低位置,但也可以分出相对有货商家(部分规格断档,三种规格左右)与无货商家(多数规格断档,可能仅有三种规格左右)。这两种商家现今心态截然不同:相对有货商家出货量有一定减少,为后期冬储做准备,有意腾空库存量,因而现在出货意愿较强,价格上会跟随外围趋势和期货走势进行调整,但考虑到工程项目仍有一定出货量,也不愿意大幅调整价格,否则将处于亏本给终端送货的境地,因而需要在成交价格和冬储心理价位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所以价格调整幅度跟随主流趋势;无货商家则是一身轻,无库存压力,出货也基本结束,无需考虑亏本送货的情况,砸价格将有利于降低冬储成本,并且价格越低对他们越有利,所以他们的价格普遍处于市场价格的末端。这两种不同商家的心态导致市场价格出现巨大分歧。

综上所述,需求季节性减少叠加市场商家为冬储做准备,建材价格出现明显调整。从后市来看,本地钢厂减产动力较强,因而规格资源紧缺仍将是今年市场关注热点,在此背景来看,钢价底部或将支撑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