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随着大基建的收紧,房地产的萎缩让建筑用钢呈现阶段性下滑,为此产业结构升级势在必行,制造业用钢也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用量逐渐增加。下游钢构、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风电、造船等行业也在此次升级换代过程中产生了不一样的能量。针对其中火热的造船行业,造船板未来市场如何运行,小编进行简单分析。

一、出口好于进口 行业继续发展

从2022年来看,船舶行业出口数量大于进口数量,同时出口呈现年度逐渐增加的现象,这足以显示当下国内造船行业的产业蓬勃发展,而造成出口情况明显好于进口的原因则在于以下几点:1. 大规模产能和产量形成的规模效应:原材料(造船用钢)成本下降;2. 大规模生产形成的生产经验累积和生产效率提升。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二、价格普遍下移 各地涨跌不一

从2023年起,造船主要材料造船板价格呈现阶段性回落,价格跟随年度下探,各地区域性船板价差同样出现差异化。以华东地区福建等地为例,价格从23年初与上海、武汉等地价差300左右到24年近期价差几十左右,可谓是天差地别。而造成价格收窄如此之多的原因则是:1.传统生产企业增加品种钢生产量尤其船板,供应的增加一下子冲击了原有市场2.外围资源的流入,由于民营造船企业接单一般的影响,上海等地资源逐步流通福州,进一步加剧了市场资源的饱和。3.部分城市接单情况的差异性,由于部分城市企业出口订单相对较多,而其他城市出口订单却相对较少,如此差异化造成了需求分化,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价格。

其次从中板的品种化来看,船板与普板价差始终保持着400左右的价差,从对品种的抗跌性来看,品种板价格风险仍相对较低,一定程度上能降低行情对价格的影响。同时由于钢企逐步向品种转移,宽板、厚板未来将会呈现多点开花,集中竞争的现象。未来随着产品多样化,产能多量化的影响,船板价格或将逐步走弱,但对下游造船企业降本增效不失为一个相对利好。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三、造船占比增加 集聚效应扩大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从国内与全球造船工作量对比来看,中国造船工作量正呈现进一步增加,依托中国造船全球竞争力的持续提升,中国造船持续拓展其全球市场份额,头部效应愈发明显。据Clarksons数据,全球活跃船厂数从2008年的1031家,大幅萎缩至2023年的371家。而中国活跃船厂数量从2008年的462家,快速下滑至2023年的157家。随着产能的进一步出清,产业集中化更一步显现。

从省市分布来看,前五名(江苏、上海、浙江、广东、辽宁)造船完工量合计占比高达90%。江苏省造船完工量为325艘1743.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1%,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1.8%,占全国份额的46.0%。

同样,从供需关系来看,近两年新船订单批量释放,造船业供需矛盾持续吃紧,造船资源紧张,订单基本上排期到2027年,部分头部船厂订单已排期至2029年,卖方市场的特色愈发明显。随着产业资源的整合,预计未来中国造船行业在全球竞争当中呈现新的增长点,市场份额也将势必有所新突破,造船板也将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