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钢铁协会秘书长YeohWeeJin近日表示,东南亚炼钢产能的大幅扩张,主要是通过基于高碳排放的高炉-转炉(BF-BOF)路线,很可能是不可持续的。如果所有计划的新增产能都投入使用,到2029-2030年,东南亚的粗钢产能预计将增长1.044亿吨,达到1.825亿吨。从2021年起,该地区BF-BOF路线产能将增加约7370万吨,而直接还原铁-电弧炉(DRI-EAF)路线产能仅增加约2080万吨。BF-BOF路线是生产更高等级钢的最常见路线,但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要高得多,为2.33吨,而EAF路线吨钢仅排放0.68吨二氧化碳。根据SEAISI的数据,随着更多的BF-BOF路线新产能投产,估计东盟六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文莱)约83%的碳排放将来自高炉。

与欧盟对新技术的投资相比,东盟国家可能在碳捕获、利用和储存方面更有优势,因为该地区有丰富的森林来产生碳信用,有许多枯竭的油气井用于碳储存。YeohWeeJin还表示,鉴于外部需求疲软、高通胀和高利率以及全球金融市场紧缩,2023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而2024年预计会有所改善。东盟六国政府对强劲的经济增长持乐观态度,这是基于强劲的私人消费、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旅游业的复苏、电子行业的反弹和通货膨胀的下降。但也有不可忽视的风险因素,包括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供应链中断导致的不确定性增加、除新元外的东盟货币走弱、中国和全球的经济放缓以及极端天气冲击等。在这些挑战中,YeohWeeJin认为,即将到来的脱碳关键驱动因素包括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的发展、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转型融资的便利化。

随着钢铁行业新技术投资项目落地,东盟需要进一步发展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如水电、太阳能和生物质介质。同样,增加所有行业的氢气制备中心的发展战略对绿色能源革命而言至关重要,东盟特别是马来西亚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使其有利于实现这一转型。多边开发银行(MDBs)在钢铁脱碳方面的作用对于实现全球气候目标也至关重要,包括发掘先行者、创造绿色钢铁需求、支持氢能和公用事业规模的可再生能源以及促进生态系统建设。随着大多数东盟国家宣布了实现零碳排放的目标,该地区的钢铁制造商需要加强国际、跨行业合作,以及获得融资和政府支持,才能在脱碳的大趋势下持续生存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