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产业结构的转移,华东地区的部分产业出现转移,从东部向西部,南部向北部转移,而作为其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板材在西北地区的用量占比逐年攀升。而产业的升级换代是否能带动西北板材用量的增加?西北板材价格后期是否能有所突破?小编就近期情况进行简单解读。

一、“勺”型走势 继续承压

从近期价格来看,24年板材价格整体呈现降后回调的状态,市场整体表现并不亮眼,整体氛围随着春节过后逐渐消散。目前板材的情况保持着现实与预期之间的博弈。形象性的说,今年的价格整体呈现降后回调的“勺子”型走势,一月到春节前,市场价格始终保持着较为温和上涨的形式,除了临近春节市场备货冬储需求支撑价格以外,政策上的刺激也起到不小的作用。央行在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让大家在2024年年初看到了希望,认为24年春节过后会呈现价格腾飞的情况。然而理想很美满,现实很骨感。春节后的板材价格连续下探,市场被当头一棒,打蒙了,多地因此也出现了暴雷的事件。而从四月开始前期的上涨则是跟前期需求的挤压,逐步在四月份开始释放,同时叠加专项债的刺激,市场情绪进一步出现好转,投机与实际需求双双增加。

据调研,钢材价格综合指数跌12.6%。其中建材类跌幅较大,螺纹钢跌12.8%、线材跌10.8%;制造业用钢跌幅较缓,热轧跌8.6%、板材跌幅7.3%。建筑钢材跌幅远大于工业用材,建筑用钢需求释放节奏慢于往年同期,而板材用钢需求与往年基本相当。

造成一季度下行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市场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下行,铁矿价格的下探以及焦煤焦炭价格的提降,铁水资源的缩减,而原材料资源逐步到港,供需错配让原料价格出现明显的下移,因此原料所支撑的价格也逐步下探。

2.宏观政策面的刺激力度不够。市场对相关重要会议后的表现反馈并不积极,市场跟进情况略差,究其主因还是由于需求面的疲软。

二、差异明显 占比增加

从品种来看,品种价差差异化较为明显,主因还是在于供给。2023年以来,从用钢消费与品种价差可看出需求端的结构在发生变化,上半年基建支撑了地产下滑,下半年动能减弱后转向了后端消费。随着地产风险的逐步化解,这对于消费改观逐步有好转,但速度依旧偏慢。基建的经济托底作用逐步走弱,强预期支撑下,弱现实的入场给市场带来了情绪转换,板材、热卷价差再一次从扩大转向收窄。从今年的生产节奏来看,板材大于热卷大于螺纹,每一次价差的收窄都是受制于供给端压力的显现。中厚板品种全年高点最高,低点也最高,热卷居中,螺纹钢高点最低,低点也最低。从一季度振幅来看,板材的振幅明显低于热卷与螺纹。

三、资源流转 百花齐放

从资源流通的情况来看,目前西北普锰板材资源依旧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即包钢、酒钢、八钢。资源流通情况主要以从东到西,各地割据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则是无法逾越的地域因素。包钢围绕内蒙古全域、宁夏、陕西北部等地;八钢围绕新疆、甘肃、青海、西藏等地;酒钢围绕甘肃、新疆、陕西、青海、西藏等地进行流通。而太钢、汉冶、安钢、武钢等资源仅仅流通陕西等地,相对局限,但随着陕钢板材产线资源的流通,资源势必竞争加剧。同样资源市场占比呈现新的格局,当然依旧以普锰板材资源为主。

四、品种走强 投放增加

从品种钢的情况来看,西北品种钢生产占比较高,风电钢表现突出。目前西北地区主要资源流通主要仍以包钢、八钢、酒钢为主,外围钢厂资源仅仅流通少部分资源,而目前锅炉容器当下却依旧保持高价差的原因则是,热处理成本的支撑,叠加需求不错,对价格依旧起到相应影响。

既然说起热处理这块,目前热处理本年度新增热处理产线也不少,以华北地区为例,像敬业这块的两条热处理产线分别会在五月份以及十月份逐步试轧出产,产能达到15万吨。还有像卷轧的唐山的燕钢以及山东的永峰,热处理也在装备调试当中,预计今年年底,明年年初或将逐步投产。而华北地区资源随着产品多样化以及价格等方面的优势,逐渐辐射在整个西北,对原有三大钢厂的体系有所冲击。

五、总结

跟随上面介绍的内容,短期西北板材主要关注内容:1.供应方面:部分板材钢厂检修停止,生产有序进行,市场原料端价格窄幅拉涨,资源产量高位小幅上升,资源供给仍处高位,短期内中厚板产能利用率及产量窄幅震荡为主。2.流通方面:节日后市场资源成交表现良好,资源去库速度较快,资源消耗速度逐天递减,但资源并未出现累库现象,且呈现小幅去库现象,市场活跃度好转。3.需求方面:五月市场活跃度提升,基建及钢构项目用钢需求仍存,下游终端用钢需求表现回暖,部分下游受期货走势扰动,采购情绪谨慎,但市场刚需仍存。综合来看,西北板材价格低位震荡,现货采购端需求韧性仍存,贸易商持挺价意愿,预计价格维持窄幅震荡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