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有关情况。会上有记者问,十年前,中国提出向大气污染宣战,也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请问目前效果是否已经接近了极限?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对此表示,这十年中国大气污染治理的水平,大家都感受得到。但是改善程度还不够,去年PM2.5浓度29微克,是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五六倍,是发达国家的二到四倍。PM2.5在所有污染物中对人体健康损害影响最大,需要技术来攻坚解决。

刘炳江说,中国大气污染治理确实进入了负重前行、爬坡过坎的关键期,绿色转型确实要有足够的时间,不能一蹴而就。在气候条件方面,根据气候专家的预测,中国有两个周期,一个小周期,一个大周期,小周期是厄尔尼诺每4到7年有个轮换,今年又进入一次中等及以上强度的厄尔尼诺过程。另外一个大的周期来看,每隔20年,我们国家就进入沙尘频发、高发时期,80年代初到2003年是20年,现在到2023年又是一个20年,今年上半年沙尘多发的现象已经非常明显了。

刘炳江说,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国,无论煤炭的消费量、钢铁的产量、有色金属的产量,原油加工能力、发电量,都稳居世界第一。中国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为主,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的状况,还没有出现根本性转变。这种情况下,今年中国空气质量确实有点波动,但属于正常,恰恰反映了大气污染治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蓝天保卫战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