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由上海市静安区政府、上海报业集团指导,由财联社主办、Tradeweb(中文名:萃达万博)联合主办的“2023上海全球资产管理年会”召开。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在会上做了题为《货币政策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旨演讲。

盛松成指出,我国经济在波动中逐渐企稳,但本轮复苏会比较缓慢。从最新的经济数据来看,1-10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增速较1-9月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基建投资同比增长5.9%,增速较1-9月下降0.3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2%,增速与1-9月持平;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3%,增速较1-9月下降0.2个百分点。10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6%,比上月加快2.1个百分点,但环比仅增长0.07%。从物价也可以看出消费恢复趋缓,10月CPI同比增速为-0.2%,环比为-0.1%。按美元计,今年10月,我国出口总额同比下降6.4%,降幅扩大0.2个百分点。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批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中央财政将在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预计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盛松成表示,财政赤字率并不存在确定的统一的警戒线,其高低应根据一国的债务余额和结构情况、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利率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可适当提高我国财政赤字率,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创造条件。

盛松成认为,存款准备金率工具更有利于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配合。四季度增发国债1万亿元,加之全国多个省市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1.26万亿元(包括拟发行额度在内),市场流动性可能趋紧。降准将增加商业银行可自由使用的资金,从而更好地支持国债和地方债发行。目前我国金融机构超储率较低,降准对调节市场流动性较为有效。

盛松成认为,降准的政策空间更大。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加权存款准备金率为7.4%,仍有下调空间;而利率则已经处于历史低位,LPR已创2019年改革以来新低。截至6月末,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74%,为2010年有统计数据以来最低值。同时,我国货币政策需要考虑内外平衡,如果中美利差继续扩大,人民币汇率压力会进一步加大,这也是我国降息比较谨慎的原因之一。

根据传统理论和各国操作,货币政策基本是总量调控工具,但在我国,长期以来,货币政策实际上大都是总量调控和结构性调控相互配合。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不断创新,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支持经济薄弱环节(如小微企业、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等)和重点领域(如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根据央行数据,9月末,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总计7万亿元,约占人民银行总资产(40.8万亿元)的17.2%,较6月末提高了0.8个百分点,较去年末提高了1.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