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钢厂长期挣扎在盈亏平衡线,甚至一度面临大幅亏损被迫停产的窘境,“负反馈”成为业内的高频词汇。尤其是2023年,受多种因素影响,黑色上下游利润分配不均,钢厂利润持续压缩。近日,部分地区钢厂亏损再次成为圈内人士热议的话题。期货日报记者从采访人士处获悉,由于利润大幅下滑,部分地区钢厂被迫停产检修,但铁水产量维持高位,造成板材供给过高和板材库存庞大,市场形成一定的负反馈。在此环境下,钢厂又该如何破困境求新生?

铁水产量居高不下,钢材出口数据亮眼

期货日报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尽管建筑钢材需求表现不佳,但钢材出口、板材需求相对良好,国内钢材市场供给出现增量。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1—9月中国粗钢产量累计为7.95亿吨,同比增长1.7%,较上半年增速提高0.4个百分点,但其中7月、8月、9月粗钢产量呈连续回落态势,依次为9079.7万、8641.3万和8211万吨,同比增幅自11.5%降至3.2%。8月是全国多地关于2023年粗钢产量信息的密集释放期,粗钢产量降幅最大阶段就是在8月,日均产量在300万吨以下。9月粗钢日均产量继续降至273.7万吨,中钢协统计的旬度日均粗钢产量也出现下移。

分省份来看,前十大产钢大省(自治区)中,1—8月粗钢产量累计增量最大的是河北,同比增长576.9万吨,之后是江苏、山东、广西、河南和辽宁,同比增量分别为399万吨、302万吨、225万吨、153万吨和97万吨;1—8月粗钢产量累计同比增幅最大的是广西,较去年同期增长9.07%,河南、山东增幅分别达到6.7%和6.29%,江苏、河北增幅分别为4.92%和3.89%,均高于全国粗钢产量增幅。

铁水产量方面,钢联周度数据显示,三季度247家钢厂日均铁水产量维持在240万—249万吨的高位,7月铁水日均产量创下240.69万吨的当季低点,随后逐步走高,9月最后一周,日均铁水产量创下248.99万吨的年内新高,当月平均水平也攀升至248万吨以上。10月开始,247家钢厂日均铁水产量连续两周回落,但上周仅降至245.95万吨,绝对和相对水平依然偏高。

具体到钢材品种,“三季度五大建材周度产量维持在903万—940万吨,处于历史同期绝对低位,与铁水产量的差距再次拉大,侧面反映出五大建材以外品种的产量整体呈扩张态势,其中提供强支撑的是冷轧中厚板,二者产量稳居高位。另外,中钢协统计的重点企业板带材产量数据显示,前期产量最大的高强钢板产量逐步下滑至360万吨以下,而汽车板产量大幅提升至339万吨,为历史次高值,造船板产量也维稳于129万吨的历史次高水平。”海通期货投资咨询部黑色组长邱怡宏说。

宝城期货黑色研究员涂伟华认为,国内钢材供给增量主要来源于长流程,即铁水产量偏高,而支撑铁水产量高企的原因又有以下几方面:其一,钢材出口表现较好,缓解内需压力;其二,造船和新能源汽车强势表现,板材需求相对良好,尤其是中厚板和冷轧,同时型材、带钢等表外材需求尚可,钢厂能够主动调节品种供给,以缓解生产压力;其三,成材厂库压力不大,钢联五大建材(同口径)厂内库存为488.52万吨,长期处于相对低位,同比增量仅5.38万吨。需要注意,前期铁水成本具有明显优势,华东地区废钢和铁水成本价差一度超过210元/吨,但近期发生变化,废钢价格优势增强。

“出口数据亮眼,缓解市场压力。”对此,华东地区钢贸商持有相同观点。部分钢贸商告诉期货日报记者,2023年钢材直接出口、间接出口的超预期表现弥补了内需相对不足的问题,对于消耗现有库存、缓解供给压力具有重要作用。

“金九银十”成色不足,建材表现并不理想

9—10月是钢铁行业的传统旺季。不过,2023年钢铁行业在传统旺季的表现却不理想。市场人士直言,“金九银十”成色不足。

“现阶段,成材需求并无明显改善,而在铁水产量高企和补库需求驱动下,原料需求表现较好。不过,后续二者均存在走弱预期。”涂伟华说。

期货日报记者注意到,三季度钢材表观高频需求维持下边界运行态势,其中中厚板和冷轧表观消费量表现偏强,处于历史同期高位;热卷表观消费量波动区间基本与2022年同期重合,南方地区表观消费量稳定在历史同期高位,华东地区弹性较大,北方地区表观消费量则持续偏弱,热卷产销同比增速差多数时间运行于零轴上方,且高点稳定,对应热卷厂库、社库均呈累积状态,热卷总库存仅低于2020年同期;螺纹钢表观消费量在下边界徘徊,华东、南方和北方地区低迷形势没有改变,表观消费弹性较小,螺纹钢产销同比增速差主要受供给调节,低点有所上移,对应螺纹钢社库去化速度放缓、厂库自低位积累。

邱怡宏介绍,从下游终端行业来看,三季度建筑业景气度触底回升,制造业PMI从7月51.2%的10年来次低值反弹至9月的56.2%,其中新订单指数上行至50%,但仍属历史同期低位;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上行至61.8%,较6月走扩1.5个百分点。8月政府出台了降息、减税、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促消费、“认房不认贷”、降低存量住房贷款利率等多项利好政策,对于预期和情绪均产生明显提振,但房地产市场现实仍显疲态。房地产市场的景气度基本靠“保交楼”支撑,1—9月房屋竣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长19.8%,较上半年增速仅加快0.8个百分点,且其是房地产市场主要指标中唯一一个同比正增长的指标;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减少7.5%,较上半年降幅扩大2.2个百分点;商品房待售面积累计同比增幅较上半年走扩1.3个百分点,至18.3%,为8年来最大增幅;库存高位对于投资的抑制作用仍在发酵,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减少9.1%,较上半年降幅扩大1.2个百分点。此外,1—9月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减少23.4%,较上半年降幅收窄0.9个百分点;施工面积累计同比减少7.1%,较上半年降幅收窄0.5个百分点,对应钢材需求依然弱势。

据了解,由于制造业复苏和出口增长,板材需求表现好于建材,尤以中厚板和冷轧表现最为强劲。截至10月13日当周,同口径下三大板材需求总量为2.21亿吨,同比增长2.01%,其中中厚板增幅为8.58%、冷轧增幅为1.13%,热轧需求则有所下滑,同比降幅为0.71%。“需要注意,冷轧供给偏高,一旦需求走弱,则供需矛盾就会显现,届时支撑热轧需求的逻辑随之转变。同时,按往年季节性规律,钢材出口将逐步减少。可见,后续热轧需求存在隐忧。”涂伟华说。

而得益于铁水产量高企和补库预期,原料需求表现相对良好。尽管市场传言钢厂需要执行限产,引发原料价格下行,但减产预期迟迟未兑现,相反“金九”旺季钢厂生产积极,钢联247家样本钢厂日均铁水产量和进口矿石日耗均创出年内新高。然而,由于整体经营状况不佳,钢联247家样本钢厂中盈利钢厂占比降至24.24%。

“相应的即期成本核算下,北方主流品种吨钢利润已连续两个月亏损,华东地区多数品种吨钢利润也出现亏损。谨防减产规模扩大引发负反馈预期兑现。”河南一位钢厂人士表示。

产业利润分配不均,北方钢厂亏损严重

“1—7月钢厂综合利润为正。在宏观利好不断出台、下游陆续复工、出口超预期释放的影响下,钢厂利润得到修复,其间成材价格虽有反复,但焦炭十轮提降为钢厂让渡了利润空间。8月开始,成材直面下游需求淡季,价格承压下行,钢厂利润下滑至盈亏平衡线,希望通过规模效益分摊吨钢成本,但高企的铁水产量带动炉料价格上行,钢厂利润迅速收窄,原料价格上涨更加强劲。”新湖期货副总经理李强说。

李强进一步解释,“双节”之后,铁水降幅和旺季需求均不及预期,钢厂利润进一步缩水。原料端,煤矿事故偶发、山西省4.3米焦炉1100万吨产能淘汰问题持续发酵,焦炭价格偏强运行;铁矿石价格跟随铁水产量经历多轮修正后居高不下,尽管发运如常,但高发运量并未体现到港口库存上,高疏港下铁矿石静态基本面维持紧平衡状态,吨钢成本中枢继续上移。成材端,旺季需求扁平,钢材出口环比回落,中间贸易环节交投清淡,钢价走势偏弱。目前钢厂亏损严重的超过200元/吨,部分钢厂已经开始亏现金流,以至于10月钢厂主动减产力度增大,铁水回落的确定性较强。

期货日报记者注意到,当前黑色产业链利润集中在上游原料端。钢联的数据显示,高品澳粉即期利润高达648元/吨、高品巴粉利润为614元/吨,而汾渭调研的数据显示,全国商品煤平均利润超过1000元/吨,吨煤利润最低地区也超550元。

“与此对应的是,中游生产环节利润较差,钢材利润不断收缩。钢联最新数据显示,盈利钢厂占比仅24.24%,绝大多数钢厂处于亏损状态。即期成本核算(模拟)下,北方地区主流品种长期处于亏损局面,唐山钢坯吨钢亏损超过300元,亏损周期超过两个月,华东地区多数品种吨钢利润也收缩至盈亏平衡线以下。与钢厂类似,焦化厂也长期处于微幅盈利甚至亏损状态。钢联的调研数据显示,全国独立焦化厂平均亏损为9元/吨,仅内蒙古、河北个别厂家表现为盈利。”涂伟华说。

据了解,目前除沿海钢厂仍保有几十元微利外,内陆钢厂基本陷入普亏格局,且短流程平均亏损220元/吨。另外,三季度螺纹钢与热卷产量背离程度加大,热卷周产量从305万吨攀升至320万吨,螺纹钢周产量则从277万吨降至255万吨,在此过程中,热卷利润从季初的200元/吨转为亏损270元/吨,卷螺利润差从30元/吨走扩至200元/吨后转而收缩,国庆节后一度降至-120元/吨。供给波动导致热卷利润缩水幅度超过螺纹钢。

对于钢厂的亏损,行业人士直言,原料价格较高推升了钢厂生产成本,加之整体需求不旺,钢材价格承压,钢厂两头受挤,不少企业微利甚至亏损运行。

原料强势成材疲弱,后续减产成为焦点

纵观历年统计数据,无论是盘面利润,还是现货利润,2023年基本都处于同期底部。

李强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成材终端需求低迷背景下钢厂减产不及预期,但铁水产量高企促使炉料市场常出现独立利好驱动。当前钢厂对炉料普遍采用低库存策略,随用随买,炉料市场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导致供给收缩或有收缩预期,就容易导致供需错配,比如煤矿安全监管、4.3米焦炉提前淘汰、铁矿石港口累库速度偏慢等。

另外,他补充说,需求下滑更多体现在房建上。制造业是回暖的,上半年板材需求好于预期,出口端消化了大量库存,利润并未向下“打”到钢厂的主动减产线。不过,下半年以来,出口和家电、汽车需求下滑,板材利润收缩,目前钢厂盈利率已经接近前期低位,主动减产势在必行。

“现阶段黑色产业链的核心集中在需求端,但原料需求和成材需求隶属不同维度。原料需求受到铁水产量高企和自身库存偏低的支撑,成材需求则受到疲态现实的压制。因此,原料与成材价格表现形态出现一定背离。”邱怡宏说,8月下半月至9月中旬,在宏观利好消息的驱动下,黑色系商品出现一轮集体反弹行情,但螺纹钢和热卷并未突破7月末的高点,原料则均刷新了二季度以来的新高,铁矿石、焦炭、焦煤期价自7月高点分别上移5.2%、9.1%和26.7%。

黑色系品种基本面分化,涂伟华认为,市场焦点在于钢厂减产幅度。得益于需求韧性,原料供需格局相对良好,支撑其高位偏强运行。相反,成材需求表现不佳,且供给处于相对高位,价格较为疲弱。不过,随着钢厂亏损的加剧,生产积极性势必下降。目前钢厂减产力度还不大,原料需求仍有韧性,但需注意钢厂减产规模的扩大,一旦负反馈预期兑现,则成材和原料的强弱格局就要切换。

“近期铁水产量拐点显现,表明钢厂发布的联合减产通告正在走向现实。尽管旺季需求已被证伪,但低价补库的刚需尚可,板材加工量和建材成交量好转,下方支撑力度较强。”李强认为,11月进入淡季后,市场将受“强预期”引导——美国加息周期进入尾声、国内各项稳增长政策效果也将逐步显现。

对于后市,邱怡宏认为,四季度铁水供给收缩预期较浓,结合采暖季空气污染管控考虑,钢价预计先抑后扬,10月下半月至11月上旬将产生拐点,操作上可逢低做多。

记者观察:企业风险管理意识再上新台阶

当前黑色产业链利润不平衡问题仍未改变,原料端价格表现相对坚挺,利润最好的是上游焦煤和铁矿端,焦企和钢厂利润则处于压缩通道,其中钢厂利润形势更加严峻。行业人士直言,从产业链利润平衡的角度来看,理论上上游对下游让利是重要的一环,需要通过原料端相对更大的价格调整力度来实现。

期货日报记者从企业人士处获悉,由于地产板块低迷,钢价重心逐步下移。在这一过程中,煤矿、钢厂、贸易商的风险对冲诉求增加,主动咨询套保操作的产业机构数量与日俱增。如今,唐山、博兴、乐从、杭州等钢贸商集群地区期货市场参与度极高,对期货市场的了解认识程度也非常深刻。

“2023年钢厂、贸易商参与套保的积极性明显提高。2021年钢铁行业利润丰厚,全行业利润达到4200亿元,2022年缩小到360亿元,2023年上半年更是仅有100亿元。2023年不少钢厂开始关心利用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的问题,不仅扩增了人员,而且在内部调整了组织架构。”江苏富实数据研究院院长蔡拥政说。

当前经济及行业形势下,现货企业应以平稳经营为主要目的,借助金融衍生品,在控制好自身现金流和资产负债率的前提下,对库存进行管理,或对原料成本和利润进行锁定。“钢厂利用期货和期权工具,能够在市场价格剧烈波动时锁定炉料价格或利润,减少风险敞口,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优化管理和产品升级上。同时,传统贸易模式下,钢价下行期钢厂只能降低生产和库存以减少亏损,非常被动,现在则可以通过衍生工具高位卖出套保。此外,传统贸易已经逐步转向基差贸易以及含权贸易等新模式,期现商成为市场中的一股新生力量,钢材定价权逐渐从大型钢厂向市场转移。”新湖期货副总经理李强说。

众所周知,现阶段临近四季度冬储,钢厂再次进入风险管理的关键节点。

蔡拥政认为,企业应重视业务团队的组织和建设,并加强对原料、宏观等多维度的研究,最终利用衍生品,根据不同的风险周期进行不同的风险控制。比如,结合企业自身的原料库存水平,是进行期权对冲还是期货对冲,需要期货业务团队认真考虑和仔细斟酌。

市场人士一致认为,利用衍生品是当下产业机构参与市场竞争的必选项,尤其是在整个行业承压下行时,学习运用新工具增厚收益、控制风险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从外部角度来看,衍生品市场的出现和宏观资金的加入使得价格信息更加公允透明,并且能够有效促进地区间贸易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同时产业链上下游沟通衔接也更为紧密,有助于黑色产业整体结构升级转型、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