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材料院自2017年建院以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锚定“四大高地”目标,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科研机制,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强化对新攀钢高质量发展的科技供给。截至2022年底,该院拥有国家发明专利314件,海外发明专利5件,拥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共13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攻克多个战略材料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为攀钢成为新鞍钢科技创新驱动的重要一极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国家钛及钛合金材料、钒基功能材料、特钢等前沿技术研究贡献了攀钢力量。

锚定高点 打造发展新优势

今年8月,攀钢首条用于3D打印的增材制造用球形钛粉示范线正式进行试生产。该项目负责人说:“按照攀钢高起点高起步科技布局,通过大力创新攻关,我们掌握了钛合金粉末低氧制备关键技术,建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球形粉末制备示范线,突破了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我们生产的高端球形钛合金粉末与国外先进公司的产品指标相当,现进入产业转化阶段,产品得到市场用户好评。”

建院之初,成都材料院聚焦国家战略,锚定建成“国家科技改革示范高地、先进材料创新研发高地、新兴产业孵化育成高地、高端人才培养聚集高地”四大目标,高起点布局,高起点起步。今年初,成都材料院与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王泽山院士、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等建立四方战略合作,成功申报国家重点专项研发项目。该院创业孵化部部长罗志强说:“我们始终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攀钢在钛及钛合金材料、钒基功能材料以及特钢等前沿技术优势,精准定位科研立项,依托高端科研人才,凭借后建优势和机制创新,为新攀钢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科技供给。”

五年来,成都材料院以解决关键战略材料核心技术难题为己任,围绕国家航空航天等发展需求,致力于钒钛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应用基础、重大前沿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及工程化应用研究,厚植发展优势,相继承担了国家及各级政府科研项目32项,高效攻克某专用领域系列规格合金锻棒、飞机起落架用某高强结构钢等重点课题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HK用高强钛合金无缝管成套工艺技术。成功开发出第三代某新型高温轴齿钢材料,形成高温轴齿钢材料制备成套技术,以及专用轻量化钛合金材料,满足了国家战略需求。突破HZ用系高强耐蚀合金电渣锭开裂技术瓶颈,满足国内大规格锻棒技术要求,实现批量稳定供货。进一步增强了国家钒钛战略资源自主安全、关键战略材料自主突破的技术供给,得到各级政府的肯定。

变革管理 开启发展新速度

“拿到市场钛钢复合卷第一笔订单后,我们仅用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将成品交付用户,得到了用户肯定。”成都材料院钛钢复合卷项目负责人说,“这得益于院里实施的项目负责制,实现人、财、物等创新资源高效快捷配置,推动产品快产快销。目前,钛钢复合卷工业化产线已在西昌钢钒建成并进入试生产阶段。”

据该负责人介绍,2020年7月,成都材料院授权组建钛钢复合卷项目团队,赋予选人、技术路线、项目费用等一系列自主决策权,激发了团队干事创业激情。在攻关中给予了大力支持,比如团队缺乏高技能焊接人才,院里迅速予以解决,保证了攻关进度,确保了在最短时间内成功试制出国内最薄规格(5+1)毫米钛钢复合卷,建成全国首个钛钢复合卷中试线。

这是成都材料院全面推行科研机制“放管服”改革,实施项目负责制创业的一个典型案例。通过实施项目负责制,授权项目负责人更多创新资源决策权,畅通用人机制通道,最大限度赋予科研人员学术和技术自主权,科研创新活力得到了极大释放,加快了科研项目从研究、试验开发到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成都材料院增材制造项目负责人对用人授权颇有感触:“项目组根据重点项目研发需求,自主招聘了一名硕士一名博士,项目攻关进度成效明显。”

目前,成都材料院还借鉴华为IPD(集成产品开发)项目制管理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将“高性能TB13钛合金丝材产品开发”等2个科技创业项目作为一项投资管理,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加速提升市场竞争力。一系列项目管理模式变革,破除了科技创新障碍,形成了科研人员专心做科研,多快好省出成果多创效的氛围。仅2022年,该院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20%,并获得国务院国资委授予的“科改示范企业”最高荣誉称号,获评“四川省高价值专利育成中心”。

机制创新 增添发展新动能

成都材料院张军博士,长期坚守钒钛特殊钢研发一线,获得“中国科协第七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荣誉。入职五年来,他先后负责或参与了国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四川省重大科技专项以及攀钢重点研发项目等10余项攻关,论文《三元合金中的奥氏体-铁元素相变的相场模拟》获“领跑者F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奖,为攀钢做强特钢产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他说:“成绩背后,得益于团队的协作,更得益于院里实施的‘5+20’科技成果创新创业评价体系。作为科研人员,当看到成果得到认可得到转化,感到十分开心。”

机制活,则创新强。科学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不仅是衡量科技成果价值的标尺、确保科研方向的保障,更是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动力所在。成都材料院按照科技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特色价值5个评价类别,设置科研成果、科技创效等差异化指标20项,构建起“5+20”创新创业评价体系,科学合理评价科技成果,充分调动了不同类型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成都材料院还出台了技术创新积分管理办法,对个人、团体按照积分科目进行量化评价、动态评价。围绕科技创新价值创造,出台创业育成项目管理办法。完善激励机制,设置基础前沿奖、科研突破奖、科技成果奖、科技创收奖、知识产权奖5类奖项,对科技人才实施即时激励。运用项目收益分红、超额利润分享及关键人才中长期激励,实现核心骨干与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厚植科技创新沃土,有效激发不同类型科研人员市场意识和创新活力,缩短了科技项目研发周期,攻克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为新攀钢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入职仅五年的刘庭耀,从事特钢技术研究和材料数学计算,因为能力突出,现已成长为材料数学所副所长。前不久,他承担的“航空用耐热钢组织及性能调控技术研究”,获得该院季度科研创新突破奖。他说:“我的梦想就是为中国特钢走向世界作出贡献,材料院有我实现梦想的舞台。”

面对发展机遇,成都材料院正不断创新科研机制,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全力增强有效科技供给,积极为新攀钢建设世界一流新金属材料企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