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有色、稀土、萤石矿产资源产业基地,享有“稀土王国”“世界钨都”等美誉。因当前部分战略性矿产品价格高位运行,部分县(市、区)违法采矿现象出现反弹,赣州市自然资源局结合全市深入整治规范矿产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无证开采、越界开采、以采代探、破坏性采矿及以生态修复名义变相非法采矿等非法采矿问题,完善“四制”,推动打击整治非法采矿长效常治。  

完善责任落实机制。坚持高位推动,持续将打击整治非法采矿列入市局及各县(市、区)局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要点,落实“7+X”工作责任清单情况通报制度,层层签订自然资源部门矿业秩序维护责任状,压实打击治理非法采矿主体责任。构建联合监管机制,会同生态环境、公安、应急管理、林业、水土保持、农业农村等部门组建联合执法共同责任机制,整合各方监管力量,完善矿山管理日常监管,形成了守土尽责、分兵把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齐抓共管格局。  

完善行业惩戒机制。紧盯行业领域治理,通过建立非法采矿企业名单库、实施警示约谈、落实“黑名单”制度完善惩戒机制,推动非法采矿问题乱象规范整治。建立了涉非法采矿矿山企业名单库,将2018年以来查处的非法采矿企业列入名单库,对违法2次以上的矿山企业进行警示约谈。截至目前,已对辖区10个县(市、区)的41家矿山企业负责人进行了警示约谈,并要求各矿山企业签订矿业权人承诺书,保证严格按照采矿许可证核定的批准事项和开发利用方案规范开采。实施“黑名单”惩戒,将被查处的非法采矿违法犯罪分子列入“黑名单”,实施市场准入“黑名单”管理,严禁“黑名单”企业、人员进入自然资源领域从业,从源头上补短板、堵漏洞。自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以来,该局共发布了五批次自然资源领域市场准入“黑名单”,其中涉黑涉恶企业15家、人员369人,违法失信企业8家、人员9人。  

完善行刑衔接机制。为着力解决自然资源执法工作面临的公益诉讼风险、案件移送难、执行到位难等问题,该局从制度、执行层面推动难题破解。联合赣州市人民检察院出台了《关于加强行政检察与自然资源部门工作衔接的意见(试行)》,建立了自然资源行政执法督促机制、执法协作机制;与赣州市公安局森林分局研究制定了《自然资源领域执法协作配合制度》,通过创新“两法衔接”中的信息共享、情报会商和定期联合执法三项机制,进一步提升了联合执法效能,形成监管合力。2019年1月以来,已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刑案件36件。

完善考核督导机制。建立常态化扫黑除恶调度督导机制,将打击整治非法采矿违法犯罪行为列入督导重点内容,就发现的问题下发督办函,推动各县(市、区)自然资源局抓好整改,落实常态化扫黑除恶要求。细化年终考评方案,制定了《2022年赣州市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自然资源领域专项整治工作考核细则》,将各县(市、区)自然资源局受理核查非法采矿线索、开展非法采矿问题乱象整治、非法采矿反馈问题整改等工作纳入考评内容,增加分值权重,倒逼打击整治非法采矿各项措施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