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城建司副司长杨宏毅:双智试点建设初见成效,未来前景广阔

在过去的一年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确定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无六个城市作为第一批双智试点,重庆、深圳、厦门、南京、济南、成都、合肥、沧州、芜湖、淄博十个城市作为第二批双智试点。目前,各地正在加快推进试点工作,越来越多‘聪明’的车跑在越来越智能的道路上,双智试点工作已初见成效。”3月2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杨宏毅在2022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

据了解,2020年11月2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工作。2021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6个城市为双智协同发展第一批试点城市;同年12月确定10个城市为第二批双智试点城市。

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为汽车产业转型、城市建设转型和社会发展转型带来新路径,也为智慧交通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双智试点直接带动了产业升级和各地经济发展。”杨宏毅表示,双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升级和推广应用,也包含大数据运营、人工智能、信息消费等新产业。各城市在双智建设的投入均超过亿元,为相关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提供了新的机会,也为各个城市发展相关产业,发挥集聚效应提供了契机。

同时,双智试点为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了数字化样板,试点城市通过建设车城网平台,汇聚多层次的动静态数据,一网通览、一网统管,以数字化手段实现了对基础设施、环境治理、城市交通、公共服务、防灾应急等方面的智慧化管理。

此外,双智试点为改善群众出行,切实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实现人-车-路-云-图-网的高效协同,不仅提高了交通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性,也带给市民更好的出行体验。

“在北京,市民可以体验商业化运营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在长沙,打造了全国首条面向通勤场景的智慧定制公交线路,使行程时间平均缩短13.3%,高峰准点优化率达到80%,有效提升了市民通勤效率。随着这些新技术、新应用进一步成熟和推广,将给群众的交通出行带来更大的便利。”杨宏毅指出,双智试点建设未来前景广阔。

双智试点的进一步发展,杨宏毅提出三点期望:

第一,进一步利用好双智试点平台。依托平台进一步汇聚各界力量,推动合作研究和资源共享,推动技术创新突破,加强重点领域的技术攻关,做好成果的转化和落地,不断提升双智建设质量。

第二,注重以城市和市民的需求为导向。双智建设相关产、学、研、用各方搭建更多应用场景,要尝试商业化运营的路径,结合城市的产业基础和需求,试验更多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满足交通安全便捷出行的需求。

第三,进一步总结推广试点中形成的经验做法。从技术攻关和应用场景创新的“点”出发,逐步提炼成政策制度上的“面”。从“一城一标”着手,推进16个城市间相关标准的共建互认、持续完善,成熟后向全国推广标准成果。

工信部: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

在推进双智试点工作开展的同时,工信部也在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截至目前,全国已开放测试道路里程超过5000公里,安全测试里程超过一千万公里,带动智能化道路改造升级超过3500公里。

郭守刚称,住建部和工信部联合组织开展了双智试点工作,经专家评审和实地调研,两批共16个城市入围。各试点城市制定完善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政策资金保障,行业企业加大投入、积极参与,共同推动试点工作取得良好开局,在拉动产业链投资、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比如,北京市正在加快推进“多杆合一”的智能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在年底前完成亦庄核心区60平方公里300多个路口的改造;武汉市依托智能化基础设施的落地,正加快推进车城网平台建设,其他城市也纷纷推出了很多很好的经验。

新能源车洞察报告:20%品牌占据85%市场销量

懂车帝联合百人会、巨量算数发布《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洞察报告2021》,综合行业、平台及用户调研数据,多维度展示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中自主品牌的行业格局和用户需求变化。

报告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电动化、多元化、两极化、高线化的“新四化”特征。一方面,新的品牌和车型不断涌现,为用户提供了多元选择;另一方面,纯电动车销量占比不断扩大,头部品牌所占的市场份额愈发集中,20%的品牌销量占比高达85%。

报告还显示,随着短视频和汽车垂媒渗透,线上成为用户了解新能源车品牌的主要渠道。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续航、外观、安全、成本和充电等五大因素最受用户关注。

回顾2021年车市,新能源汽车市场备受关注。随着产品丰富、配套设施完善和用户接受度提升,全年销量同比增长159%。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预测,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达到50%。

新能源车呈现“新四化”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洞察报告2021》详细分析了我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电动化、多元化、两极化、高线化成为最显著的特征。从能源类型占比来看,电动化势不可挡,纯电动车2021年销量占据整体新能源汽车市场的84%,且呈持续扩张态势。同时,丰富多元的车型级别为消费者提供了多元选择,2016年我国仅有7个级别的新能源车型在售,目前已实现14种车型级别的全覆盖,且每个级别均有多种车型可以选择。

分品牌来看,市场销量两极分化显著。2021年比亚迪、五菱宏光占据了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销量榜前二,合计占据整体销量的比例高达32%。而所有在售新能源品牌中,20%的头部品牌销量占比为85%,符合“二八定律”。

报告还统计了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分城市的销量现状,高线级城市用户始终是消费主力军。从城市销量来看,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排名领先,其中上海的纯电动车型及插混车型销量均排在首位。

用户购车关心五大因素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度活跃,离不开用户接受度的提升。报告公布的2021中国新能源汽车用户调研结果显示,用户购车最关注续航、外观、安全、成本、充电等五大要素。其中,“续航”在全部因素中占比近半,“续航里程不足”是用户放弃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最主要原因。

据了解,新能源车辆在不同季节续航差异明显。在春夏秋季节,大部分车辆续航能达到车企宣传的80%至90%,而在冬天,这一数据仅为70%至80%。2021年,懂车帝曾在夏季和冬季分别对市场的主流新能源汽车进行续航测试。实测显示,车型较小、用车场景以城市工况为主、夏季等场景下,新能源车的实际续航与标称续航更贴近。

对于新能源车用户而言,充电方便与否、效率高低直接影响到用车便利性。根据统计,用户出行频次和出行里程越高,对快充方式就越依赖。2021年,19.9%的电动汽车用户有跨城充电行为,平均跨越3个城市。从使用频次看,快充桩以其高效的充电方式成为99.3%用户的首选。

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我国公共快充桩和慢充桩的比例分别为35%、65%,与用户实际需求的匹配出现矛盾。报告认为,这将是未来车企、桩企和运营商亟需解决的问题。

大众苏巴鸿:2050年实现全产业链碳中和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公共事务与合资企业事务高级总监苏巴鸿围绕发表了演讲,主要观点如下:

1.万物互联不仅是中国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世界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

2.大众提出在2050年全产业链实现碳中和;

3.OEM对物流的效率有很高的要求。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业界各位同仁,大家好!

我叫苏巴鸿,来自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加入大众将近二十年。

今年恰逢中德建交50周年,而大众在中国已经差不多40年了。如果从1978年周子健部长率机械工业部代表团访问大众集团总部算起,已经过去了44年。如果从1983上海大众签约算起,那么明年正好是40周年。在这40载中,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国际车企之一,大众确实帮助中国奠定了现代汽车工业的基础。而同时,大众也从中国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因此,大众可以算是改革开放,中外共赢的典型。站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一员,大众自觉仍有新的工作要做。这也就是今天上午论坛的主题:“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接下来,我将就其中的智慧物流这个课题拿出来与在座各位进行沟通和探讨,希望领导、专家们不吝赐教。

大众之所以选择智慧物流这个课题,是大体基于以下三点认识:

•很明显,万物互联不仅是中国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世界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

•大众是第一个提出在2050年全产业链实现碳中和的国际汽车企业,并将低碳发展作为集团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集团都对此有强烈的使命感,正在通过实际行动积极落实低碳发展的目标。

•OEM对物流的效率有很高的要求。

所以选这个题目很有意义。

时间所限,就不再赘述。我想引用2021年习近平主席在出席联合国第二届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时发表讲话,他强调:“要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要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刚才讲为什么选择智慧物流这个课题,现在讲为什么选择合肥这个城市。

大家都知道大众在合肥市有巨大的投入,核心是我们的大众安徽工厂。这里我觉得有必要讲一下,合肥市以及合肥经开区的优势:合肥是国家“十四五”长三角一体化重点发展城市,同时也是科技部公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十强;我们项目起点选择在合肥经开区,而根据2021年商务部的评选结果,合肥经开区位列全国前十,中西部第一,利用外资单项全国第五。在我们与当地的接触过程中,合肥市政府体现出了敢于担当,进取、合作、创新的精神,践行了服务型政府的理念。这些,都深深的打动了我们,所以我们认为与当地政府一起做一些创新的尝试是有意义的。

借此机会,向各位汇报大众安徽的相关进展。项目最早始于中德两国总理的关怀。后期在国家发改委和安徽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项目不断稳步发展。2020年底研发中心一期主楼投入使用。2021年4月MEB工厂启动建设,同年12月大众安徽正式揭牌,研发中心竣工。2022年车身车间厂房交付。刚刚过去的3月9日,综合实验中心研发测试场动工。对此,大众安徽CEO表示:大众安徽工厂和研发中心的进展是“合肥速度”的体现。

我们立足当下,投资未来,同时规划了相关的配套项目:如动力电池,零部件、数字化营销,以及智慧物流。

我们认为,在合肥这样一座朝气蓬勃,以科技促发展的城市,探索通过双智建设来服务一个纯电动整车制造基地,是很有意义的。

那么,其实我们在合肥双智建设方面的探索始于2020年的Robotaxi试点项目。这个项目帮助我们积累了相关经验和数据。随着大众安徽工厂的逐步建成,我们认为智慧物流是智慧城市下一阶段更合适的选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从技术大方向上来看,之前的项目着重于单车智能,与智慧基础设施结合不够紧密;

•从场景方面看,智慧物流基于固定线路,服务真实场景,相比而言更具有现实意义;

•从商业模式上看,目前两者都在探索商业模式。但对于我们来说,智慧物流项目跟我们工厂实际物流需求相结合,更有助于商业模式的研究;

•从行业参与来看:目前主机厂做智慧物流项目寥寥无几,因此这方面的探索就更具意义。

总体考虑下来,我们觉得智慧物流理论上能够带来如下六方面的收益,如减碳、提高安全性等。但是我们强调这仅仅是理论上,因此需要一个示范运行项目,对这些理论中存在的收益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验证。

那么我们来介绍项目的整体概念,共分如图三阶段。

接下来,我将就每个阶段的内容做详细的汇报。

第一阶段我们计划实现如图所示的三项内容,分别为网联电动卡车车队、自动驾驶巴士,以及数据平台搭建。在相关路线选择的过程中,我们会同当地科技、住建、交警、城管等部门完成了路勘,总结了如下三个特点:

•场景丰富;

•交通设施具备智能升级基础:;

•具有一定的数据及通讯基础;

第二阶段将会基于前一阶段进行升级,包括技术和规模两个方面

第三阶段:扩大规模,展望未来

•在座的高科技伙伴能够赋予智慧物流方案更多科技元素,有可能无人机立体物流,智能网联电动卡车的推广应用;与城市智能基础设施、交通管理系统进一步融合;在合肥实现大众低碳目标,让城市更绿色;

•从规模上来讲,我们计划在大众全国的工厂推广智慧物流的应用 。

上面是我们项目的简单介绍。

项目本身充满挑战,但是大众汽车始终相信智能化、低碳化、电动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而中国在这些方面恰恰是引领者的角色。大众汽车做为汽车行业的一员,愿做出力所能及的探索与尝试,为全行业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在此,我想分享两个过程中典型的思考:

第一,从一个主机厂的视角看,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确保车辆按时下线,这也是中央、地方政府对我们的主要考核指标。在这样的压力下,大众还坚持从技术和商业角度做一些创新尝试,这的确需要极大的勇气。因此,我们主张项目初期的规模不宜太大,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做为一个整车制造企业,物流对于生产而言是有直接影响的。因此,做为一个探索性项目,应避免对实际生产造成过大的干扰;其次,在商业模式尚不清晰时,过大的规模,对于单一整车企业而言,也是不切实际的。

虽然初期规模不会很大,但大众做为一家国际整车企业,我们的项目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真实应用场景,通过各方共同的研究、探讨和实践,使智慧物流真正助力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

第二,做为一家国际企业,同时又是一家传统企业,面对新业务领域,新合作伙伴,我的团队需要桥接不同技术,语言、理念和专业等方面的鸿沟,同时与各级政府保持密切的沟通和联系。当然,这既是挑战,也是通过思想碰撞产生新观点和新理念的过程,是传统企业面向未来有意义的尝试。

经过项目开展以来的探索,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仅仅通过单打独斗是根本无法实现智慧物流与双智城市发展的。

我们必须将政府在内的各方优势资源有机结合,建立一个商业模式清晰、具备规模效应、合作共生的产业生态,助力企业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并不感到孤单。项目伊始,就得到了国家工信部,合肥市政府,以及行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

在报告的结尾,我们希望与志同道合的各界同仁共襄盛举,开启以智慧物流为核心的生态新篇章。希望通过项目为中国汽车跨行业的发展,为中德两国汽车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尽我们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