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21-22年的冬春季节,动力煤、天然气和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价格大幅波动,甚至影响到个别国家的社会稳定。其中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对冬季气温的预判,尤其是2020和2021连续两年的拉尼娜现象导致市场对冷冬预期进行了期货价格博弈。

2021-22年的冬春季节,动力煤、天然气和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价格大幅波动,甚至影响到个别国家的社会稳定。其中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对冬季气温的预判,尤其是2020和2021连续两年的拉尼娜现象导致市场对冷冬预期进行了期货价格博弈。

我们的研究表明拉尼娜现象确实与碳元素价格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当ONI指数低于或高于阈值[-0.5℃,0.5℃]时,碳元素价格通常会上涨或下降。

拉尼娜指的是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关键海域,Nino 3.4区(5°N~5°S, 170°W~120°W)海水表面温异常变冷的现象。信风带(南北纬5-25°附近,副热带高压向赤道低压运行,北半球东北信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导致西部海水温度增高,与此同时东部的底层冷海水上翻,使得东太平洋海水变冷。当中东部太平洋的海水温度持续变冷且达到一定值时,就会进入拉尼娜状态。

当该区域的ONI指数(连续3个月的平均海温距平值)达到或低于-0.5℃时,并持续至少5个月,判定为一次拉尼娜事件;若达到或高于0.5℃,判定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例如近十年来,2014年10月-2016年4月就是超强的厄尔尼诺事件;2017年10月-2018年3月和2020年8月-2021年5月分别发生了中弱强度的拉尼娜事件。

从我国近十年的Q5500动力煤秦皇岛港口价格和ONI指数趋势上看,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在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格局注定煤炭仍是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2015-16年的冬春季见证了近十年来最低的动力煤港口价格:当时,我国发生了超强的厄尔尼诺现象,ONI指数高达2.5以上,为近十年来的极大值。

而接下来的2016年和17年冬季均发生弱拉尼娜事件推高了动力煤价格。尤其在2020年,我国发生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叠加出口订单量加大、电厂日耗升高等影响,动力煤价格一路走高首次探千元大关。而直到拉尼娜事件在2021年5月退出,我国动力煤价格仍居高不下,突破千元关口。

拉尼娜对中国的碳元素价格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那么是否对全球其他地区也存在类似关系?答案是存在的。气候统计显示,在拉尼娜出现的年份,位于北半球的北美地区,容易出现西风带活动异常,导致冷空气活动频繁,美国东北-西北部偏冷、多雨,西南-东南部则偏暖、干燥。2021年2月,受拉尼娜影响,美国气温达到了七年来的最低点,美国周边地区的平均气温比上个世纪的平均气温低1.76-0.78℃,美国西北地区天然气城市均价也升至七年来新高。

对于欧洲,虽然拉尼娜现象并不直接影响欧洲气候,但多种因素导致拉尼娜对欧洲天然气价格也存在着一定负相关性。尤其2021年冬天欧洲在天然气供给不足下面临多重打击:其中,12月15日至22日一周时间,三地平均气温从9.6摄氏度骤降至0.7摄氏度,降温接近9摄氏度。极速低温和寒潮天气加剧了欧洲电力和采暖需求,电力和天然气短时间需求量激增,不仅导致天然气价格飙升,欧洲部分地区还出现断电现象。(另参考《Mysteel热点观察:欧洲天然气价格再次暴涨对中国影响有限》

目前最新数据表明该区域的海水温仍在继续下降中,其中10-12月的ONI指数已降至-1.0℃,根据赤道太平洋海洋大气环流现状以及国内外气候动力模式和统计方法预测结果,预计2021年冬季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将形成一次弱-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Mysteel黑色产业研究服务部的预测:我国今年冬季整体偏暖的可能性较大(见《Mysteel热点观察:拉尼娜已至,我国今冬气温或将偏暖》)。

其中在前冬(2021年12月)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或偏高于常年同期;预计隆冬(2022年1月)时期,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另外预计1月影响我国的冷空气过程主要有四次,出现的时间和强度分别是:上旬前期(弱)、中旬前期(弱)、下旬前期(弱)和下旬后期(弱);预计后冬(2022年2月)时期,全国气温总体上接近常年或偏高。

因此,今年拉尼娜事件已经发生,但我国冬春气温总体上并不会较往年偏冷,这一“反常”的气候表现证实了冷冬预期落空,对动力煤价格的提振作用有限。尤其在今年保供政策影响下,动力煤总体供应情况保持相对宽松,2022年第一季度价格或难以因拉尼娜现象而大幅上涨。

作者:

Mysteel黑色产业研究服务部 研究员 赵经纬

Mysteel黑色产业研究服务部 研究员 张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