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朋友批评我文章写得太少,今年会议讲得比较多,动笔就更少了。近来会议少了些,也正好国庆有几天闲暇时间,就跟大家梳理一下自己最近的一些思考,不一定对,希望对朋友们有点启发。

主要谈四点看法:一是国内钢铁有效供给将继续增加;二是钢材需求拐点已进一步确认;三是废钢将取代铁矿成为产业链最重要边际要素;四是价格继续窄幅波动,行业利润会进一步收缩

由此四点,我们进而可以得到几点启发或建议:1是相关部门应严控新建产能的银行信贷,保护好行业去杠杆的成果;2是钢铁企业应谨慎扩张,尤其是购买产能指标扩张;3是市场交易者要避免追涨杀跌,可秉持偏空思维,但应避免追空;4是各方应重点聚焦废钢——政府应着力释放废钢供给,钢企应花力气建设高效废钢资源保障体系,市场交易者要重点分析废钢供需关系。

一、国内钢铁有效产能将继续提升,有效产能利用率将高位回落

今年国内粗钢产量的大幅提升,原因很多,但直接原因就是有效供给增加了,体现在统计数据里,同口径的产能利用率大幅提升。为什么有效供给大幅增加呢?简单讲主要是得益于近年行业利润大幅改善、产能置换政策,以及钢铁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应用三个方面的综合作用

首先是行业利润大幅改善,极大地增强了钢铁企业家们的投资信心。全面取缔“地条钢”和严格的环保政策,短期快速抑制了市场供给,通过同时压低原料成本和提升钢材价格,促使行业利润暴增,普通螺纹钢吨钢毛利最高录得近2000元的水平。

第二,超预期利润提振信心,推动产能置换工作快速落地,部分僵尸产能重新焕发生机。企业在赚钱效应下,有的对未来充满憧憬,有的在未来竞争加剧的忧思下谋求规模优势,产能更新或扩张意愿普遍都十分强烈,甚至不少企业通过购买产能指标来进行扩张。所以,我们看到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今年上半年累计同比增速超过40%,这个增速应该创了历史新高。保守估计,今年起未来三年内,陆续有超过7000万吨生铁能力新投产,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前期僵持产能置换的,如果算上前两年破产重整重组的产能,总共盘活僵尸产能不会低于5000万吨。

第三,钢铁生产工艺技术的创新应用快速落地,企业生产效率和实际产出能力大幅提升。关小上大,无论新上高炉转炉还是电弧炉,技术装备工艺水平基本上都会上一个台阶,虽然减量置换,但由于利用系数和生产效率的提升,新设备的实际生产能力不但不会下降,可能还会提升。以电弧炉为例,传统电弧炉设备都是顶加料,加料时顶盖打开,抓料机投料,这一开一合,不仅工作效率低,热量也有损失,70吨炉子平均出一炉钢要70分钟左右,现在普遍改成平行连续加料后,不仅提高了送料效率,还可以提前预热,出一炉钢只要40分钟,效率提升75%,实际上也就是产出能力提升75%,按照极端水平打满生产,产能利用率就是175%。

显然,随着无效产能盘活、企业生产效率提升,行业的实际生产能力正大幅提升,但国内需求能力后面恐怕很难同步增长,所以国内的供需均衡量与实际有效产能的比例,也就是有效产能利用率,可能就要高位回落。为什么说国内需求能力很难同步增长呢?这是我要谈的第二问题。

二、钢材供需拐点进一步确认,但需求下滑将是平缓过程

市场看空需求的观点其实早在2018年年初就有了,但房地产需求一直超预期,背后的原因是房企迫于资金压力,加速开工,加速周转,一直持续至今。直至今年7月初,我始终对需求持着相对乐观的态度,各地开会一直在说“不喜不悲,守正出奇”。但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 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之后,我对需求有了一些担忧,8月初在淄博环渤海会议主持论坛时也表达了这个看法。

现在来看,这个判断应该是更加清晰了。在经济下行预期加大的情况下,我们看到房地产企业融资和个人住房贷款反而普遍收紧;只要有地方传出房地产调控政策放松的消息,立马就被纠正.......“房住不炒”意志坚定,放弃房地产短期刺激手段的决心已显现出来了,购房者就淡定了,房屋成交趋于清淡后,房企高周转快开工也就没法持续了,需求的持续性就要担心。

长期以来,钢材需求的韧劲,多半体现在房地产的需求上面,而房地产的韧劲,一方面跟老百姓都喜欢住好房子、住大房子的普遍诉求有关系,另一方面跟这个产业长期来作为逆周期短期刺激工具的做法更是分不开的。房地产不仅仅是一个产业,背后关联的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也是国内最大的货币载体和信用派生工具,有数据说房地产相关产业集群对经济的贡献占到四分之一,我没去验证,但估计差不多。当前,这个产业正在逐步失去过去的政策地位,其关联的庞大产业集群也会间接受到影响。

影响甚至已延伸到基建投资。基建是政府能够直接主导的投资,所以成为逆周期主要抓手。但由于减税,以及房地产被冷落后卖地收入的下降,基建投资操作空间也将受到影响。卖地收入对于地方政府很重要,有说法叫第二财政,土地财政,因为不少地方政府卖地收入与预算收入相比,份额很大,有学者把卖地收入跟公共预算收入的比值作为土地财政依赖度指标,这个指标2017年是57%,2018年上升到66%。今年预计要下降了,1-8月份全国卖地收入只增了4%,去年增了25%达6.5万亿,明年有可能要负增长。

这样一来,不少地方就要形成较大的财政缺口,加快发行地方专项债就变得十分重要。去年底,国务院就提前下达了2019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39万亿元,人大最后批准3万亿额度,其中地方专项债2.15万亿。不过,专项债的使用项目是有要求的,对象主要是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以该项目未来收入来偿还债务。今年一些地方专项债募集资金之所以存在闲置,就因为暂时没有可满足要求的项目。

汽车、家电、机械等制造业需求,就更不用看了,1-8月份数据同比环比没有不在下滑的。这样总体看下来,需求的预期就很不乐观。

但是呢,客观地讲,当前这些需求的悲观预期大部分都已经在市场体现了。事实上,中国经济体量庞大,经济下行带来的需求下滑是缓步的,尤其在政策托底意图明确、政策措施也还有空间的情况下,市场过于悲观恐慌杀跌,都是很不理性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9月初总理主持国常会,明确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的措施,要求确保这些地方政府专项债券9月底前全部发行完毕,10月底前全部拨付到项目上,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先不管专项债未来的风险怎么样,但近期应该会快速解决许多地方政府专项债募集资金闲置的问题。预计明年专项债额度也会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作为项目资本金的效应也会有更明显的效应。这样分析,需求趋势下降大家没有太多疑义,但节奏上,实际下滑的速度可能比一些人的预期会慢一些。这样,体现在价格上,任何过激的走势就可能要被打脸。

那具体怎么把握波动节奏呢?重点看废钢。

三、废钢供应继续偏紧,将取代铁矿石成为主导黑色金属产业链价格运行的重要边际要素

首先在我看来,废钢有战略意义。业界谈到钢铁行业的发展,如何降低铁矿石资源对外依赖,始终是绕不开的问题。就这个问题,业内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包括拓宽进口渠道,海外矿山投资等等。近年来,随着国内废钢资源逐步释放,尤其在取缔“地条钢”之后,大力发展电弧炉来缓解铁矿石的问题,似乎逐渐成为业界共识。

过去两三年里,严格执行环保政策、部分高炉开工受限后,废钢在长流程生产中的应用大幅提升,长流程钢厂应用废钢的工艺技术持续创新和发展,废钢对于铁矿石的替代,受设备方面的约束其实已大为减弱。在这个情况下,解决铁矿石的问题,首要任务已不再是鼓励电弧炉的发展,而是要加大国内废钢资源供给释放。只要把国内废钢的供应搞上来,把废钢使用综合成本降下去,其他的留给市场去调节,企业自然会做出经济而又科学的选择。届时,哪怕是高炉企业,在废钢与铁矿石比价足够有优势的情况下,也都会大量使用废钢,铁矿石的消耗自然就少了。

这两年相关部门也做了一些工作,譬如废钢加工基地白名单管理,对于推动行业标准化有很好的作用,但整个废钢产业仍处于个体户主导的业态,发展水平跟不上钢铁产业的需求,估计也赶不上后期社会折旧废钢资源集中大量释放的管理需求,因此,相关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怎么做呢?

首先应该要进一步为这个行业减负,同时做好标准建设,鼓励大资本进入,把这个产业集中度先提升起来

其次是考虑到废钢资源的战略意义,国有资本应该要进入,其实在这个领域,全国供销社体系是有先天优势的,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再有就是废钢进口,当前列入固废目录被禁止了,如果主要是考虑到环境污染问题,可以制定和提高进口废钢的标准嘛,不要搞一刀切。听说行业协会还在争取政策,希望能够得到主管部门的重视。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废钢的供应问题?因为当前废钢资源供应的确紧张。我们不看别的,就看看生铁废钢的价格差,螺纹钢废钢的价格差,也就是市场常说的“铁废差”、“螺废差”好了,比较清晰。“铁废差”可作为高炉开工多少的一个信号,从历史数据看,高炉开工受环保影响大的时候,铁废差就会拉大,最高时超过1000元,就是2017年环保影响最大的时候,因为市场生铁供应减少,生铁价格自然就高了。这也间接印证了前面提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废钢集中度太低,个体户为主,在产业链定价上没有丁点话语权,否则价格就不会跟生铁差那么大,即便钢材利润能到2000元,废钢也分享不了。现在高炉开工起来了,生铁供应就多了,价格跌了,近期铁废差缩到100元以下了,几乎与废钢价格持平,但废钢价格始终也不怎么跌得动。

另外一个“螺废差”,其实就是电弧炉产螺纹钢的利润指标,最高时2017年12月,超过了2000元,随后一路收缩。今年8月份最低已到1200以下,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价格差国内许多电弧炉生产螺纹钢已经不赚钱了,我们上海钢联跟踪的71家电弧炉产能利用率从5月份将近70%的水平,下降至8月份不到50%的水平,但废钢价格也没怎么下跌。

价格是供需关系最好的信号,“铁废差”和“螺废差”收敛后不能通过往下再度扩张,说明废钢供应紧张是不争事实。明年废钢供应态势估计仍是偏紧的,废钢正成为产业链价格波动最主要的边际要素。钢材供大于求价格下跌,钢企利润收缩甚至开始亏损,减少生产和原料采购,就会促使铁矿焦炭和废钢价格下跌。但是,由于废钢资源紧张,价格跌不下去,反过来就形成支撑,不仅对钢材价格有支撑,对其他原料价格也是支撑,因为替代品价格正相关。这样,废钢就成为了最值得关注的要素。

有观点认为,今年废钢供应紧跟制造业下滑有关系,因为工业产废少了,就是业内说的加工废钢少了,这有其道理。在当前的宏观大背景下,制造业这种疲态估计还得延续。不过,折旧废钢的供应潜力后期是加速释放的,汽车比较有代表性,我国汽车的产销量从2000年开始第一次加速,2009年进一步加速,按20年报废折旧,后面将进入废钢资源集中大量释放阶段。但是,这些资源能否最充分有效地释放出来,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要废钢的供应依然偏紧,整个产业链的价格就会有支撑,下跌有底,这也是我想接下来说的第四点。

四、价格围绕成本窄幅波动,行业利润整体将继续收缩

需求趋势性下降,供给潜力进一步增加,钢材价格自然就要下跌。但这里面可能存在三种细分情景:一是需求潜力下降不明显甚至没有下降,但供应潜力有增加;二是供给潜力增加不明显甚至没有增加,但需求有下降;三是需求潜力下降的同时,供应潜力也有增加。这三种不同情景下,钢材、原料价格,以及企业利润的表现都会有一些差异。

在第一种情况下,需求不变,供给增加会增强原料价格的强势,对钢材价格下跌的支撑力会比较强,价格调整周期就会比较短,企业竞争激烈,部分成本高的企业会出现亏损,一旦这部分企业减少生产后,价格就会快速回到前期水平。

第二种情况,需求下降,会带动包括原料价格在内的整个产业链价格下移,钢材价格下跌,减少生产,原料价格也会出现下跌,进而对钢材价格的支撑预期弱化,这时价格调整的周期就会长一些,经营灵活的企业会保持利润,更多企业不赚钱,供需均衡量少于第一种情况。

第三种情况,需求潜力下降的同时供给潜力增加,企业竞争会异常激烈,除了少数成本优势的企业,行业整体将陷入亏损,价格进入一个偏低的区间水平,但供需均衡量比第二种情况要大,价格调整周期会更长,必须要经过新一轮供给出清才能真正企稳。

有的朋友喜欢看图,可参考下图。因为需求包括中间商囤货,商家相对于厂家而言,对价格要更敏感一些,因此在钢材的供求曲线中,通常需求线相对供给线要更平坦一些。

第一种情况,需求曲线D几乎不动但供给增加曲线S移动到S1,价格将围绕P1波动,表现是三种情况里面最好的,供需均衡量是Q1,也是三种情况中最大的;第二种情况,供给几乎不变,供给曲线S不动,需求下滑曲线D移动到D1,这时价格围绕P2上下波动,表现低于第一种情况,供需均衡量是Q2,是三种情况中最小的;第三种情况,供给增加叠加需求减少,曲线S和D同时移动,变成S1和D1,价格围绕P3上下波动,表现是最弱的,供需均衡量是Q3,居于三种情况之间,这挺有意思,可以解释“为何产销两旺,但价格很低”的问题——因为这个旺盛正是低价刺激的结果。

那么,2020年到底会是那种情况呢?估计大家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但不论哪种情况,行业利润都将进一步收缩,而价格的波动则直接取决于供需变化的速度和幅度,个人预计可能是介于第一种和第三种之间、但偏于第一种情景的可能性比较大,价格仍将围绕成本窄幅波动

就以上分析结论,可以给到我们什么启示呢?我想,至少也有四点。

首先,必须要严控新增产能的银行债务。回到2015年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初衷,化解过剩产业的债务杠杆风险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打击“地条钢”、环保改造等系列措施,历时三年,钢铁行业供给质量大幅提升,整体债务水平也出现明显下降。据中钢协统计数据,重点钢企整体资产负债率2015年的78%,2019年8月份是70%,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但需要警惕的是,近两年行业利润的快速恢复正在激发新一轮能升级和扩张的热情,这个过程中,如果放任银行信贷大量进入,后续极有可能重蹈覆辙。因此,有必要加强窗口指导,严控新建产能的银行债务,不管民企还是国企都应严控,银行自身也应有清醒的判断。国企的情况复杂一些,承载的东西也比较多,往往不太好控制,可能有难度,但这恰恰是重点。民营企业通过自有资金扩大生产是企业自己的事情,风险自担,可以不管,事实上,部分民营企业成本控制的确比国企做的要好一点,竞争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第二,钢铁企业购买产能指标需谨慎行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释放有效产能,提升供给质量,化解行业债务风险。淘汰落后产能,打击地条钢,使得高质量产能受益,改善了企业利润,推动了产能置换。政策鼓励产能置换,有三个好处,一是通过市场机制优化产能结构,让有竞争力的企业可以进一步做大做强;二是结合科学合理的区域规划,来实现总产能的地域布局优化;三是化解行业的整体债务风险,一些低效产能可以通过把部分产能指标变现来提高偿债能力。

但作为企业来讲,普遍容易受到短期超预期利润的影响而形成扩张的冲动,与“牛市中人人都是股神”道理相仿,不少企业这两年赚到大钱都认为是企业能力强,豪情万丈迈向扩张之路,多方洽购产能指标。可能没有意识到,后期产能置换兼并重组,将进一步释放有效产能,在需求拐点进一步确认的情况下,市场在形成稳定局面之前还将经历惨烈竞争。这样,对一些企业而言,趁着形势还可以,相对于购买产能指标进行扩张而言,沽出产能指标可能更为明智。

第三,投资者可秉持空头思维,但不要杀跌。通过前面分析,我们大致可以形成几点共识:一是后期供需关系在大逻辑上将进一步趋于宽松,空头思维相对更安全;二是需求下滑的影响是全面性的,所以市场非常关切,也容易形成共识,因此价格反应非常迅速;三是中国经济体量太大,需求实际变化会有一个过程,并非市场所想象的那么快速。

这样,在已经体现需求悲观预期的价格上,进一步追空可能就会不舒服,供需两端临时形成的错配预期一定会导致价格反弹,这可能才是卖出的更好机会

第四,各方应重点聚焦废钢的供应。中长期看,废钢是缓解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对进口铁矿石依赖程度的重要资源,国内废钢资源的释放也将迎来爆发期,各相关部门应就加大废钢资源的有效释放达成共识,形成政策合力。钢铁企业要未雨绸缪,尤其铁矿石采购成本相对偏高的企业,加快布局废钢资源收集加工产业链

短期看,由于废钢的供应仍处偏紧局面,废钢价格相对坚挺,只能使用废钢资源的电弧炉企业就容易亏损,同时电弧炉生产灵活性较强而且独立电弧炉粗钢产出有大几千万吨,市场自然高度关注电弧炉的产能利用率变化。而废钢供应情况则是电弧炉开工的先行指标,因此,无论钢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废钢回收加工配送企业,还是普通投资者,都应高度关注废钢供应指标,譬如上海钢联的“钢厂废钢库存”,就是一个判断国内废钢供需关系微观变化的较好指标。

我的钢铁网 陈靖夫 2019年10月6日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