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到2019年3月,我们梳理了2019年河北山东江苏几大钢铁工业生产大省公布的产能置换方案。整体来看,参与钢铁产能置换的企业(新建项目)约30家。其中,拟淘汰的炼铁能力约3249万吨,拟淘汰的炼钢能力约3204万吨;拟新建的炼铁能力约2781万吨,拟新建的炼钢能力约2685万吨。从产能置换比例来看,平均炼铁置换比例为1.16:1,平均炼钢能力置换比例为1.2:1。从今年以来新增的产能公示中,我们发现,涉及敏感区域的产能置换比例、产能的区域性转移以及城市钢厂搬迁等方面均有所变化。具体来看:

(1)产能置换比例:涉及敏感区域的跨省份产能置换比例有所放松

2018年《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中明确指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环境敏感区域置换比例必须不低于1.25:1,其他区域按减量置换实施。从2019年目前新增的产能置换方案来看,河北省省内置换比例仍严格按照1.25:1,但跨区域的产能置换比例有所放宽,由减量置换逐渐向等量置换转变。

2017-2018年间,河北省以省内钢厂之间进行减量置换为主,鲜有跨省分的产能转移。2018年,河北前进钢铁和河南亚新钢铁拟退出175万吨的转炉炼钢产能,拟于福建鼎盛钢铁新建172.5万吨的电炉炼钢产能。实质上,为了鼓励我国电炉炼钢的发展,2018年《办法》中明确提出各地区钢铁企业内部退出转炉建设电炉可实施等量置换。即使在政策允许前提下,当时河北省公布的产能置换方案中仍旧严格实施减量置换。2019年,涉及河北省的跨省分产能迁移中,均实施等量置换。具体见表格1。跨省份的等量置换与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已完成十三五去产能目标是有一定关联性的。

(2)产能的区域性转移:由北向南,修复中国钢铁供需格局

正如上文所述,今年以来,新增产能置换项目中涉及的跨省份的产能转移项目要比往年有所增加,其中主要承接地为川渝、福建等区域。我国工业生产和钢铁工业的发展均起步于北方,然而在自然禀赋、区位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及政策引导等多方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南北区域供需错配的产业格局越发凸显。在产能置换推进落实的产业背景下,未来由北向南迁移产能将是大势所趋。然而,未来仍有多少区域仍具备承接能力?填平洼地需要多久的时间?在此过程中,钢铁企业又该如何把握时机,合理完善自身的产品结构调整和布局?产能置换是政策引导下通过产能的迁移以修复区域间供需不平衡,产能置换的背后是产业格局的调整。我们也将持续关注和研究区域间的供需不平衡现象及未来产能置换的发展趋势并寻找区域供需平衡点。

(3)城市钢厂搬迁持续推进,未来仍是重要手段

除了上述所分析的跨省份的产能置换,在环保治理趋严的背景下,城市钢厂搬迁也将是产能压减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手段之一。《河北省钢铁行业去产能工作方案(2018年-2020年)》中明确指出将推动城市钢厂向沿海临港或资源富集地区整体搬迁或退城进园,以此压减炼铁能力521万吨,炼钢能力457万吨。从今年新增的产能置换项目中来看,首钢京唐重新修改了2017年所公示钢厂搬迁产能置换方案;唐山不锈钢也在公告中指出未来将搬迁至曹妃甸。两家钢厂分别压减炼铁能力162万吨,炼钢能力196.2万吨。从拟压减能力和目标值来看,未来仍将有新增的城市钢厂搬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