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今年以来,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增长动力有所减弱。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增长速度保持在合理区间,呈现出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和自身结构调整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也有所加大。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国家将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

从用钢行业情况看,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相当规模,补短板基建投资陆续落地,钢材需求有望保持总体平稳的态势。

另外,12月份,随着天气继续转冷,国内市场需求仍然处于淡季。但受钢铁产能释放较快、下游需求放缓、市场预期较弱等因素影响,钢材价格大幅下降。

总体来看,随着去产能、取缔“地条钢”等政策边际效应逐步递减,钢材市场供大于求局面又有所显现。一方面,供暖季限产不再“一刀切”,钢铁产能释放保持高水平,供给端压力较大。另一方面,受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等因素影响,下游钢材需求有所放缓。

一、基础设施建设

2018年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47567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比1-9月份回升0.3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44%。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341343亿元,同比增长8.8%。

图1:基建投资增速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9378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比1-9月份提高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204663亿元,增长5.8%,增速提高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323525亿元,增长5.4%,增速提高0.1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6%,增速比1-9月份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投资增长9.4%,增速提高3.2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9.1%,增速提高0.4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下降9.6%,降幅收窄1.1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3.7%,增速比1-9月份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下降4.1%,降幅收窄0.6个百分点;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1.3%,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0.1%,增速提高1.2个百分点;铁路运输业投资下降7%,降幅收窄3.5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5.8%,增速与1-9月份持平;中部地区投资增长9.9%,增速提高0.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增长3.2%,增速提高0.9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投资增长0.9%,增速回落0.8个百分点。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投资同比增长6.1%,增速比1-9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港澳台商投资下降6.8%,降幅扩大0.8个百分点;外商投资增长6.1%,增速提高1.4个百分点。

从上述数据看,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止跌略增。2018年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7%,增速比1-9月份回升0.3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44%。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341343亿元,同比增长8.8%。

工业投资稳定增长,基建投资增速回升。细分来看10月当月数据,第一和第三产业增速再度扩大,第二产业保持稳定增长,第二产业中采矿业和制造业是主要驱动力,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在“730”政治局会议后首次回升,政策调整对实体产业的作用效果或开始体现。

二、建筑和房地产行业

2018年1-10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9325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比1-9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70370亿元,增长13.7%,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0.8%。

图2:房地产市场主要指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1-10月份,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53136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比1-9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20755亿元,增长7.1%,增速回落1.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21254亿元,增长8.4%,增速提高0.9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投资4180亿元,增长15.6%,增速回落0.9个百分点。

1-10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8442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3%,增速比1-9月份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42344万平方米,增长5.2%。房屋新开工面积168754万平方米,增长16.3%,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23875万平方米,增长19.0%。房屋竣工面积57392万平方米,下降12.5%,降幅扩大1.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竣工面积40702万平方米,下降12.6%。

1-10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2196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3%,增速比1-9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11695亿元,增长20.6%,增速回落2.1个百分点。

1-10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13311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增速比1-9月份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8%,办公楼销售面积下降10.5%,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下降2.8%。商品房销售额115914亿元,增长12.5%,增速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5.0%,办公楼销售额下降6.5%,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增长1.7%。

1-10月份,东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5354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7%,降幅比1-9月份扩大0.4个百分点;销售额61680亿元,增长5.4%,增速回落0.6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37733万平方米,增长8.7%,增速回落1.5个百分点;销售额25380亿元,增长21.1%,增速回落1.6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35430万平方米,增长8.6%,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销售额24165亿元,增长26.0%,增速回落0.6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6409万平方米,下降4.7%,降幅扩大1.2个百分点;销售额4688亿元,增长7.2%,增速回落2.5个百分点。

10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2789万平方米,比9月末减少40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减少321万平方米,办公楼待售面积减少15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减少46万平方米。

1-10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35636亿元,同比增长7.7%,增速比1-9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19727亿元,下降5.2%;利用外资80亿元,下降35.6%;自筹资金45512亿元,增长10.8%;定金及预收款44942亿元,增长16.3%;个人按揭贷款19408亿元,下降0.9%。

10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为101.94,比9月份回落0.05点。

从上数据看,投资如期回落,单月增速回落至年内低点。1-10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9.7%,1-9月份为9.9%;9月当月值为10659亿元,增速为7.7%(上月值为8.9%)。

受益于拿地和新开工等数据,开发投资数据总体上还是表现相对活跃的态势,Mysteel研究中心高云预计,后期开发投资增速下行趋势难改。

土地市场降温。1-10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长15.3%,1-9月份为15.7%;10月当月值为2596万平方米,增速为12.2%(上月值为16.4%)。

房企在基本面销售走弱预期下已逐渐开始收缩拿地规模(尤其在下行风险较大的三四线市场),9月份以来单月增速明显回落,9月和10月全国有多宗地块在流拍后,再次拍卖降价成交。低溢价的土地成交反映出了目前房企资金偏紧的窘迫,以及对房地产走势谨慎观望的情绪。受此影响明年的投资和新开工大概率将承压。

新开工面积增速小幅回落,但增速仍维持高位。1-10月,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长16.3%,增速较1-9月降低0.1个百分点。10月当月值为16171万平方米,增长14.7%(上月值为20.3%)。10月新开工面积增速虽出现小幅下降,但仍保持高位。闲置土地的严厉查处的政策效应显现,在行业景气度低迷的情况下,房企也会积极通过新开工,来获取项目的预售证,加快开工和推盘来对冲销售下行的趋势。

销售面积增速降温持续。1-10月,房屋销售面积增长2.2%,增速下降0.7个百分点。10月当月值为13804万平方米,同比增速为-3.1%(上月值为-3.6%)。

9月以来,连续两个月单月销售面积增速呈负增长,部分城市已经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去化率下降和降价的情况,9、10月楼市在开发商集中推盘放量的情形下,销售依然表现疲软的主要原因在于购房人在降价等负面新闻影响下观望情绪加深。

高云表示,未来两个月开发商推盘数字仍然将保持强劲势头,但在当前政策环境下市场观望情绪及对后市房价不确定性的疑虑短期难有显著消解,去化率和销售数字大概率延续弱势表现。其中,基本面下行风险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于非热点三四线市场和一二线城市的郊区盘,而热点城市的热点区域由于限价政策下新房价格与周边二手房价倒挂依然存在,销售依然火热。

三、汽车行业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10月,汽车生产233.45万辆,环比下降0.92%,同比下降10.05%;销售238.01万辆,环比下降0.58%,同比下降11.70%。1-10月,汽车产销2282.58万辆和2287.09万辆,同比下降0.39%和0.06%。

图3: 汽车产销增速情况

(数据来源:中汽协)

10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00.2万辆和204.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0%和13%。其中,轿车产销分别完成99万辆和99.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8%和10.1%;SUV产销分别完成85.5万辆和87.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0.3%和14.7%;MPV产销分别完成12.8万辆和14.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8.7%和22.4%;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万辆和3.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8.2%和5.3%。

1-10月,乘用车累计产销分别完成1935万辆和1930.4万辆,同比均下降1%。其中,轿车产销分别完成940.2万辆和942.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0.4%和0.04%;SUV产销分别完成822.7万辆和810.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5%和1.6%;MPV产销分别完成137.2万辆和140.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6.7%和14.1%;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4.9万辆和36.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9.7%和19.1%。

10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85.2万辆,同比下降1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1.6%,占比增长2.5个百分点。

1-10月,中国品牌乘用车累计销售809.1万辆,同比下降3.6%,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1.9%;其中,轿车销量193万辆,同比增长7.2%,市场份额20.5%;SUV销量472.1万辆,同比下降1%,市场份额58.3%;MPV销量107.3万辆,同比下降21.8%,市场份额76.2%。

10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3.2万辆和33.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0.3%和2.8%。

1-10月,商用车累计产销分别完成347.6万辆和35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5.5%。分车型产销情况看,客车产销同比分别下降4.6%和6.4%;货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4.5%和7%。

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6万辆和13.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8.1%和51%。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6万辆和11.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9.7%和44.7%;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万辆和2.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04%和84.6%。

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7.9万辆和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0%和75.6%。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7万辆和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6.9%和62.3%;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为20.9万辆和20.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2%和136.4%。

1-9月,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797.7亿元,同比增长8.3%。累计实现利税总额4731亿元,同比增长3%。

10月,汽车整车出口7.1万辆,同比下降19.2%。分车型情况看,乘用车出口5万辆,同比下降21%;商用车出口2.1万辆,同比下降14.7%。

1-10月,汽车整车出口88.4万辆,同比增长24.7%。分车型情况看,乘用车出口65万辆,同比增长30.7%;商用车出口23.4万辆,同比增长10.5%。

从上述数据看,2018年10月,汽车产销量环比均呈一定下降,同比降幅更为明显,延续了7月份以来下降走势。1-10月,汽车产销同比双双下降,为今年首次负增长。

9月汽车产销量同比出现两位数的下降,给汽车市场泼了一盆冷水,10月汽车产销同比继续明显下降,延续了7月份以来的低迷走势。

从表观消费来看,8月份以来汽车消费同比就开始出现下降,已经连续三个月为负,降幅逐渐扩大,整个汽车市场被阴影笼罩。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是在2015年,2015年4月至2015年8月,汽车销量同比连续5个月为负值,为了刺激消费,国家出台了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在政策的刺激下,车市开始回暖。

车市的逐渐下滑与当前经济大环境有很大关联。此外,今年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的退出,今年的汽车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被提前透支。如果车市持续低迷,国家会不会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来再次刺激消费?比如购置税优惠政策或者汽车下乡等等,这也是市场比较关心的问题。

政策性的调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原因在于新能源汽车已经确定为今后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当前购买新能源汽车仍然有很多优惠政策,如免购置税、购车补贴等等,如果燃油车继续实施购置税优惠政策,一方面税收减少,此外,也将对推广新能源汽车会产生不利影响。

从产销特点来看,10月汽车销量继续大于产量,车市继续去库存的状态。目前汽车库存仍然高于近几年同期水平,去库存的节奏短期仍将持续。

在不发生政策性调整的情况下,Mysteel研究中心宋小文预计,在一段时间内汽车市场将维持低迷的状态,这个冬天可能真的很冷。

四、造船行业

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1~10月份,全国造船完工302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4%。承接新船订单284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1.4%。10月底,手持船舶订单854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2%,比2017年底下降2%。

图4:船舶主要指标

(数据来源:中船协)

1~10月份,全国完工出口船277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0.2%;承接出口船订单253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5.2%;10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758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0.4%。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91.7%、88.9%和88.7%。

1~10月份,53家重点监测的造船企业造船完工291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1.3%。承接新船订单269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0.4%。10月底,手持船舶订单814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5%。

1~10月份,53家重点监测的造船企业完工出口船267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3.1%;承接出口船订单237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6.1%;10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723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0.1%。出口船舶分别占重点造船企业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91.6%、88%和88.9%。

1~10月份,船舶行业80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033亿元,同比下降7%。其中船舶制造产值1390亿元,同比下降5.4%;船舶配套产值230亿元,同比增长7.5%;船舶修理产值105亿元,同比下降4.5%。

1~10月份,船舶行业80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出口产值1120亿元,同比下降7.4%。其中,船舶制造产值782亿元,同比下降8%;船舶配套产值44亿元,同比增长2.3%;船舶修理产值62亿元,同比下降6.1%。

1~10月,船舶行业80家重点监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15亿元,同比下降10%;利润总额14.8亿元,同比下降22.1%。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1~10月份,我国造船完工量同比下降,新承接和手持船舶订单继续增长。重点监测企业工业总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下降。

此外,10月全球干散货运输市场平均运价上涨。10月中厚板产量月环比下降3.7%,同比增加10.8%,中厚板价格月环比下降2.3%。

Mysteel研究中心刘颖认为,在船舶行业未来可期情况下,船价上涨态势明显,船东在我国进行批量定制干散货船,提高造船效率,缩短造船完工时间,同时在船价上涨情况下批量订购有效控制船价,导致我国新承接订单量环比小幅增长。由于造船完工量单月环比下降幅度较大,新承接订单单月环比有所增加,导致我国船舶手持订单环比下降1.2%,环比降幅收窄。

我国造船新承接出口订单单月环比持续增加。我国新承接出口订单占比增大。10月我国当月新承接出口订单环比增加34.7%,增幅扩大。我国最大造船优势船型即为干散货,在船舶行业各船型逐步回暖情况下,10月外国船东在我国批量订购干散货船舶,提高了我国新承接订单出口占比,同时我国造船业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对国外集装箱、油轮等船型订单积极争取力度加大,导致出口新承接订单单月环比持续增加。因10月新承接出口订单量增幅明显大于造船完工出口量降幅,导致手持出口订单量环比降幅收窄。

10月国际干散货运价指数均值环比升高。10月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运力持续增长,据克拉克森统计,截至10月底,全球干散货市场运力总计11314艘,8.37亿载重吨,较上月末增加178万载重吨。其中海岬型船3.33亿载重吨,较上月末增加90万载重吨;巴拿马型船2.06亿载重吨,较上月末增加42万载重吨;超灵便型船和灵便型船也较上月末增加。10月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运力继续稳步增长,其中海岬型船增量在各大船型中居首。

10月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表现较好。10月国际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均值为1545,同比增长6.7%。10月初受国际油价快速上涨影响,国际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延续9月上升态势持续上涨至1574,随后油价出现下滑,太平洋船舶供应仍较为宽松,综合运价指数出现明显下滑至10月10日1493点,较月初下降4.0%,10月中旬,铁矿石等干散货发货量明显增加,其中巴西远程矿航线活跃度较高,运价一度反弹至10月22日1579点,较月初增长1.5%。随后干散货市场整体气氛转弱,巴西和澳洲铁矿石发货量明显下降,船运市场热度有所降温,截止10月31日下降至1490点,环比下降3.2%,同比下降2.1%。

在10月钢材主要品种价格表现方面,刘颖表示,从月度均价来看,钢材主要产品除螺纹钢外均价环比均出现小幅下滑,其中中厚板降幅最为明显,但从同比增速上看,钢材主要产品均有所增加,其中螺纹同比增幅最大;日度价格看,10月中厚板和造船板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造船板价格降幅略高于中厚板。由于10月国庆影响,导致中厚板库存明显增加,但“银十”中厚板消费并未达到预期,中厚板库存未被明显消化,导致中厚板和造船板价格出现小幅下滑,另外9月底造船板和中厚板价差出现今年以来最高位,10月两者价差出现回调,导致中厚板价格降幅略低于造船板。

造船板与普中板价差出现回调。10月船板价格降幅高于中厚板,导致造船板与中厚板价差缩小,修复9月下旬价差扩大的情况,10月份由于中厚板库存累积,需求难达预期,导致库存难以消化,造船板和中厚板价格均有所下降,造船板价格降幅高于中厚板,造船板和中厚板价差出现回调;10月下旬,造船板和中厚板降幅较为一致,两者价差相对稳定。截止10月26日,中厚板和造船板价差为455元/吨。

就船板和中厚板而言,10月中厚板产量月环比下降3.7%,同比增加10.8%,中厚板价格月环比下降2.3%。10月初由于九江萍钢等例行检修,中厚板产量下降,10月中下旬逐渐复产,加上国庆中厚板库存累积,节后中厚板消费低于预期,库存并未充分消化,中厚板总库存仍处于较高水,造船板和中厚板价格均有所下降,造船板价格降幅高于中厚板,造船板和中厚板价差出现回调。

10月虽造船板价格下滑,但整体航运市场复苏状况明显,干散货运价指数仍维持高位,加之环保政策临近,不符合环保要求船舶运力将被淘汰,船东对未来船运市场较为看好,购船积极性较高,从而对新船价格有一定支撑。最后,刘颖预计11月我国新承接订单或仍保持环比微增。

五、家电行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空调产量为1356.8万台,同比下降0.4%;1-10月空调累计产量为17175.5万台,同比增长10.6%。

10月洗衣机产量为662万台,同比增长4%;1-10月洗衣机累计产量为5811.2万台,同比增长0.4%。

10月彩电产量为2078.3万台,同比增长17%;1-10月彩电累计产量为16265.7万台,同比增长15.7%。

10月冰箱产量为685.4万台,同比增长5.2%;1-10月冰箱累计产量为6687.7万台,同比增长2.2%。

图5:我国主要家电产品产量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海关数据显示,10月空调出口191万台,同比增长13.5%;1-10月累计出口5091万台,同比增长8.7%;10月空调进口1255台,同比增长12.9%;1-10月累计进口17251台,同比下降13.1%。

10月冰箱出口420万台,同比增长10.1%;1-10月累计出口4401万台,同比增长5.4%;

10月洗衣机出口203万台,同比增长7.9%;1-10月累计出口1951万台,同比增长3.5%;

10月彩电出口1002万台,同比增长20.9%;1-10月累计出口7937万台,同比增长19.9%;10月彩电进口467台,同比增长13.1%;1-10月累计进口39918台,同比下降13.9%。

从上述数据看,淡季需求趋弱,空调行业迎来寒冬。9月因出口订单提前释放影响,空调产量同比仍实现增长。但空调行业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国内,内销市场淡季表现的低迷对企业的生产造成了影响。即便企业出口仍然向好,也无法阻挡10月份的空调产量同比由正转负。今年10月份的产量仅为1357万台,比全年高值少了将近800万台,接近行情最差的2015年水平。

Mysteel研究中心陆子渊表示,现阶段,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大降,其中的金融机构贷款中,居民贷款主要以短期贷款为主,表明居民购房积极性不高,房地产销售走弱的态势短期不会有所改变,国内市场对空调的需求仍将维持低迷的状态,库存将不可避免的继续积累,已逼近2015年的最高值。

当时为了解决库存积压的问题,以格力为首的空调企业主动实行去库存的战略,减少生产的同时降低销售价格,最终有效地清理了多余的库存。

陆子渊认为,空调行业的寒冬已经来临,若国家层面没有刺激政策出台的话,接下来空调企业的生产节奏将放缓。而空调是家电行业中耗钢量最多的细分行业,这将对家电用钢需求造成较大的影响。

彩电产量再创新高,行业竞争激烈。10月彩电产量达2078万台,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速达17.0%。前三季度彩电企业的业绩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然而,彩电企业业绩的增长并不是来源于收入的增长,主要依靠的是成本的不断削减。TCL、创维和长虹等知名彩电企业,其营业收入的增速都不超过7%,表明在产量增长的同时,彩电价格也一直在下滑,行业竞争较为激烈。虽然营收增速较低,但由于面板价格的持续下行,彩电龙头企业业绩改善的现象较为明显,上面三家企业的净利润增速都超过了30%,这也给予企业实行低价策略一定的保障。

陆子渊认为,成本处于低位的状态短期改变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彩电生产仍将维持较高的增速。

冰箱依靠出口维持增长,洗衣机迎来生产小高峰。10月冰箱产量为685.4万台,同比增长5.2%。国内市场不尽如人意,需求低迷状态延续,提前释放的出口订单是冰箱产量增长的主要动力。由于从接受美国客户订单至产品到达美国需要时间,因此近期提前释放的订单量将逐渐减少,而国内销售情况仍然不畅,因此最后两月的冰箱产量同比增速将有所减缓,甚至存在转负可能。

洗衣机10月产量为662.0万台,创全年单月新高,同比增长4.0%。而10月份销售情况转好,是三大白电中唯一实现量额齐增的品种。同时,洗衣机的结构升级较为明显,高端机型跻身TOP5畅销产品,对销售额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陆子渊表示,四季度是洗衣机的生产旺季,需求又向好,对洗衣机生产企业将是一种正向刺激,预计未来产量将继续突破全年新高,实现增长。

六、机械行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18年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9%(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增速比9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48%。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与1-9月份持平。

分行业看,10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7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4.7%,纺织业增长1.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4.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7.7%,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0.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8.7%,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6.8%,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1%,汽车制造业下降0.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5.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6.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4.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9%。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10月,我国挖掘机、装载机、压实机械、水泥专用设备产量分别为21405台、11697台、4586台、50000.6吨,同比增长51.1%、9.0%、9.4%、29.2%。

1-10月,挖掘机、装载机、压实机械和水泥专用设备累计生产216101台、119989台、52315台、459321吨,同比增长51.3%、24.0%、16.0%、7.9%。

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挖掘机械分会行业统计数据,2018年10月,共计销售各类挖掘机械产品15274台,同比涨幅44.9%。国内市场销量(统计范畴不含港澳台)13490台,同比涨幅39.6%。出口销量1782台,同比涨幅104.6%。

从上述数据看,积极的财政政策直接促进基础设施投资加大。基建投资将触底回升,宏观经济政策边际向好,有望缓解市场对未来工程机械需求的担忧。

此前,由于2016年行业运行基数较低,所以2017和2018两年表现出很高的增幅。2017年全行业设备生产总台数增幅达45.7%,2018年1-11月又同比增长27.2%。2018年1-11月,全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超过了2018年预期同比增长10%的目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增幅较大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挖掘机和起重机两大类。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吕莹表示,近两年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概括为以下几点:(1)自然增长,即保有量的增长,出口产品也同比增加;(2)目前用户领域正处在存量更新期,部分设备寿命到期,需更换新设备。这个周期大约会持续3-5年;(3)国家相关政策项目的带动;(4)用户领域产业升级带动工程机械的更新换代,新增购置技术含量更高的设备。

吕莹认为,2019年工程机械行业也将延续这几大增长点,预计同比增幅为10%,略低于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