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首席 标题 主要观点
边泉水宏观与政策求真堂 经济走弱,价格下行 一、预计4季度实际GDP当季同比下滑至6.4%,全年实际GDP同比为6.6%。需求端来看,4季度名义固定资产投资当季同比走高,而PPI当季同比稳定,体现实际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贡献相对稳定。名义消费当季同比放缓,CPI当季同比稳定,实际消费对经济的贡献走弱。进口增速明显快于出口,净出口对经济的贡献依然为负。生产端来看,工业生产当季同比弱于3季度,服务业生产也在回落。综合来看,4季度实际GDP当季同比低于3季度。

二、需求看,预计12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稳定在5.9%。12月建筑业PMI上行3.3个百分点,意味着基建投资增速有所回升。制造业投资方面,今年以来,制造业利润增速处在较高的位置,且考虑到设备更新对制造业投资形成支撑,预计制造业投资依然较好。当前房地产投资增速的贡献主要来自于土地购置费用。不过,去年下半年100大中城市土地成交总价同比下滑,预计12月土地购置费增速延续下行,12月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综合来看,预计12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稳定。预计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回升至8.3%。从历年的规律来看,12月社零同比一般高于11月。不过,石油制品消费因石油价格下跌而下滑,地产消费链条依然处于缓慢下行通道中,汽车零售同比下滑较多对消费形成明显拖累。综合来看,消费当月同比仍有小幅上行。预计美元计价下12月进口当月同比回升至10.1%,出口同比回升至7.2%。进口来看,12月制造业PMI进口指数收缩区间内下行,体现进口有所走弱。考虑到11月进口同比偏低部分原因在于商品报关因素,预计12月进口当月同比回升。出口来看,中美贸易战影响逐渐显现,全球经济下滑带动海外需求走弱,出口表现走弱。同样由于报关因素,出口当月同比将会向上调整。

三、预计12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小幅上升至5.5%。制造业PMI生产指数下降较多,制造业生产走弱;6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当月同比跌幅收窄,表明整体的工业生产并没有制造业PMI生产指数显示的那么差。此外,12月上旬重点企业粗钢日均产量同比依然维持在高位。预计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小幅回升。

四、预计12月新增信贷7500亿元,新增社融11500亿,M2同比为7.9%。1)12月信贷需求季节性走低。票据直贴利率均值下行,票据融资依然较好,从而对信贷形成支撑。此外,考虑到监管趋严,部分表外融资转表内,叠加信贷额度充足,新增信贷表现应该好于去年同期水平。2)受企业债券到期收益率下行以及政策对融资的支持,12月企业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净融资依然较高。不过,股权融资规模偏低,委托和信托贷款依然低迷,票据直贴利率偏低意味着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依然不高,地方政府专项债净融资额下降,预计新口径下新增社融11500亿元。3)12月信用创造依然偏弱,存款增长动力不足,预计12月M2同比小幅下滑。

五、预计12月CPI当月同比下滑至2.1%,PPI当月同比下滑至1.2%。1)CPI上看,食品方面,农业部猪肉、28种重点监测蔬菜、7种重点监测水果价格季节性上涨。粮食价格相对稳定,预计食品价格环比上升。非食品方面,前期国际原油价格下跌,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下降,教育、医疗服务等价格仍旧保持上涨,非食品价格合计环比依旧上升。综合来看,CPI环比上升,CPI当月同比下滑。2)PPI上看,PMI中主要原材料购进和出厂价格指数均明显下行,高频数据显示水泥价格均值上升,煤炭、原油、钢铁、有色价格均值下跌,预计PPI环比下降。考虑到去年同期基数走高,预计PPI当月同比下滑较多。

风险提示:1. 物价下滑,名义利率上升,实际利率上行将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的下行压力;2. 金融去杠杆叠加货币政策趋紧,令政策层面对经济增长的压力上升,导致阶段性经济增长失速;3. 内部需求下降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长江宏观固收 如何理解“地方财政可持续”? 加大转移支付和专项债规模、启用结余资金等,有助于地方财政打开空间
稳增长加码背景下,全国财政工作会议重点提及“确保地方财政可持续”,引发市场对2019年地方财政发力空间的关注。近年来,社保民生类“刚性支出”占地方财政比重明显提升,叠加债务压力的持续增加,对地方财政发力空间形成一定约束。当前稳增长加码的背景下,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将“确保地方财政可持续”列为2019年十大重点任务之一,引发市场对地方财政发力空间的关注。
2019年,确保地方财政可持续,或通过中央加大转移支付、启用地方结余资金、增加地方专项债、预算外资金加大支持等途径实现。预算内层面,通过加大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启用超过9500亿元的地方财政结余资金、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等方式,或有助于地方财政打开空间;预算外层面,城投债、政策性金融债和PSL等广义财政资金,或有助于打破地方财政发力的“天花板”。
中长期来看,实现地方财政的可持续增长,归根结底在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需要围绕平衡央地收支、扩大地方收入来源、严控债务风险等目标,持续发力。在地方隐性债务问题较为突出的背景下,即使采用大规模的政府性投资工具托底经济,也必须在合理划分地方政府支出责任、保证地方政府预算硬约束的基础上进行。深化财税体制领域改革,是实现地方财政长期可持续增长的关键。

风险提示:
1. 宏观经济或监管政策出现大幅调整;
2. 海外经济政策层面出现黑天鹅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