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山西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重要地位。生态文明理念不断丰富深化,环境污染治理成效显著,环境质量现状明显改善,生态环境状况持续好转,能源资源利用不断优化,绿色生活方式全面推广,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硕果累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力,不断深入,谱写了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一、生态文明理念丰富深化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不断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后,环境保护成为我国的一项重大基本国策。1985年,山西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确立了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并与当时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同步规划协调发展。党的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山西环境保护工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党的十六大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2006年,山西推进环境保护“三个历史性转变”,这一阶段全省环保工作开始发生历史性转折,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首次出现历史“拐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新时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2018年山西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召开,开启了山西生态文明建设新实践,以生态文明建设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环境保护为主阵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统筹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生态普惠民生福祉,走出一条具有山西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二、环境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一)主要污染物减排落实到位

从“十一五”开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提升到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和人民切身利益的战略位置。“十一五”期间大力推进污染减排和“蓝天碧水工程”,“十二五”期间污染物减排工作继续强化,全面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减排任务。

(二)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协同推进

2000年,全省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35.77%;2010年,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提高到80.6%,县城污水处理率为64.99%;2017年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2.52%。2000年全省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为14.09%;2010年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73.58%,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79%;2017年城市(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9.57%。

(三)环保投入不断加大

2003年全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32.0亿元,占当年GDP比重仅为1.30%;2016年达到525.7亿元,占当年GDP比重4.03%,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排名首位。

 三、环境质量现状明显改善

(一)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向好

2006年,以蓝天碧水工程为起步,全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2008年,8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结束了有统计以来山西省11个地级市没有二级空气质量的历史。2013年开始实施《山西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有效推进各项措施,大气污染治理效果初现。2017年,全省11个地级市年度环境空气质量均超过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平均为200天,占全年有效监测天数的57.1%,比2016年下降10.8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平均为13天,占全年有效监测天数的3.7%,比2016年下降1.9个百分点。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大幅提升

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得到大幅提升。2017年全省共监测100个断面,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占监测断面总数的56.0%,较2000年提高44.5个百分点,重度污染(劣Ⅴ类)断面占23%,较2000年下降50.1个百分点。

(三)土壤环境得到严格管控

2009年,山西省被列为全国土壤环境监管试点省,2016年印发了《山西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大力推进全省土壤污染防治。一方面严控工矿污染,另一方面控制农业污染。2016年全省单位耕地面积化肥使用量为288.51千克/公顷,较1980年下降20.8%;单位耕地面积农药使用量为7.53千克/公顷,坚持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仍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四、生态环境状况持续好转

(一)造林成效显著,森林资源增加

从1978年山西三北防护林工程启动以来,先后又开展了太行山绿化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通道绿化、平原绿化等省级造林绿化工程,建设生态屏障,实现国土绿化。根据山西省第九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成果(2015年),全省森林面积321万公顷,森林蓄积量1.29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0.5%。与1978年清查结果相比,森林面积增加239.6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0.9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15.3个百分点。建立以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45处,保护区总面积1650万亩,其中国家级7处、省级38处。建设湿地公园48处,其中国家级12处、省级36处,基本形成覆盖全省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

(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步伐加快

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不断扩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持续改善。1978年全省累计水保治理面积仅为3222.12千公顷;2017年全省累计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6484.84千公顷,全省累计治理度达到60%。

(三)矿山恢复治理努力探索实践

2008年以来,全省恢复治理矿山数362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面积近600平方公里,矿区土地复垦率达到50%以上。2016年,山西成为采煤沉陷区治理试点省,力争3年内完成59座国有重点老煤矿的地质环境治理和40个重点复垦区的土地复垦。2008年以来,全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累计投入资金21.5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38亿元,地方财政投入1.74亿元,矿山企业投入18.41亿元。

 五、能源资源利用不断优化

(一)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成效显著

严格控制能源消费过快增长,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2016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为1.94亿吨标准煤,比2012年增长0.34%,年均增幅仅为0.08%。其中煤炭消费量3.56亿吨,较2014年减少0.2亿吨。着力发展清洁能源,能源消费品种结构不断优化。2016年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为8.07%,较2012年提高3.82个百分点。其中天然气消费占4.11%,提高1.85个百分点;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消费占3.96%,提高1.97个百分点。而煤品消费占85.86%,比2012年下降4.04个百分点。

(二)水资源管理日趋严格

用水总量得到控制,用水效率不断提升。全省用水总量由2011年的74.20亿立方米增长到2016年的75.52亿立方米,累计增长仅1.8%;工业用水量由14.26亿立方米下降到12.94亿立方米,累计下降9.3%;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22.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2010年的0.502提高到2016年的0.534。

(三)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提高

耕地面积得到恢复,落实基本农田永久保护。1978-1995年全省耕地面积从392.3万公顷持续减少到364.5万公顷,2017年恢复到406万公顷。2016年,山西启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上图入库、落地到户,实行永久保护、特殊保护,截至2017年底全省已划定永久基本农田4891.52万亩。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得到控制。2016年全省新增建设用地面积较2011年下降18.7%。

(四)可回收资源利用效率提升

2015年全省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1.3亿吨,比2005年增加了近1.1亿吨。2015年全省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为65.2%,比2005年提高43个百分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由2011年的70%左右提高到2016年的84.0%。

 六、绿色生活方式全面推广

(一)大力倡导绿色出行

1978年,全省城市共有公共汽(电)车642辆,年客运量1.1亿人次;2017年,全省城市公共汽(电)车运营车辆数8084辆,年客运量12.06亿人次,县城公共汽(电)车运营车辆数6229辆,年客运量3.73亿人次。全省多个城市逐步建立起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2010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仅为103辆,2017年已达到56153辆,增长速度位居全国第一。

(二)稳步打造绿色居住环境

“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达6500万平方米,累计强制推广绿色建筑项目共有807项、2291.30万平方米,其中通过绿色建筑星级评价标识项目84项、719万平方米。2016年,全省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9.1%。2000年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2.95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20.73%;2016年,全省城市(县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63平方米,城市(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49%。

(三)四气一体化变身绿色动力

2010年“气化山西”提出后,“四气”一体化加速发展。2000年,全省城市燃气普及率仅为47.52%;2016年,全省城市(县城)燃气普及率达到91.15%,覆盖人口1616万人,燃气管网总里程达21125公里。

(四)改水改厕提升农村生态

2016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较2000年提高约17个百分点。2016年全省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8.77%,较2000年提高约26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40年来,山西生态文明建设蓬勃发展,取得辉煌成绩。但同时也应看到,山西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历史欠账和未来挑战。2017年习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指出:“先天条件不足,是山西生态环境建设的难点。同时,由于发展方式粗放,留下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累累伤痕,使山西生态建设任务更加艰巨。”山西生态文明建设将以习总书记的话为指引,负重致远,砥砺前行,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