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跟大家做个交流,我发现到场人的面部表情和精神面貌和前两年有很大的不同,前年应该是愁眉苦脸,去年是显露笑容,今年是喜笑颜开,很显然这个跟钢铁的价格直接相关。大家喜笑颜开的时候讲什么,这个颇费周折,怕扫大家兴。还是照实说吧,题目是后工业化时代的经济与企业。讲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我感觉中国的经济发展到现在已经进入了如官方所说的新常态,这个新常态到底怎么理解它。想跟大家做个交流。

改革开放,明年就是40年了,改革开放的40年中,前30年,中国经济取得了很高的增长速度,大概接近两位数的增长。有人把这样的经济表现称之为中国奇迹。是不是中国奇迹呢?我更认为,如果说是奇迹的话,它只不过是工业化的奇迹,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向工业化迈进的过程当中所产生的经济的高速增长。很高兴看到刚才赵部长在这里展示了几张图,那几张图向大家说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当中,总会出现经济的所谓超常增长。19世纪中叶,日本和德国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当中,都出现了经济的超常增长,使得他们可以赶上当时世界上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比如说日本的经济增长率超过了英国,德国的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法国和英国。你那个时候也可以说,那是德国奇迹,那是日本奇迹,其实没有什么奇迹,就是工业化带来的。下面我们想问的,工业化为什么会带来经济的超常增长呢?这里有两个因素,一个因素就是在资源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资源从低效的农业部门流向了高效的工业和商业部门,在日本和德国,工业化期间没有对外扩张之前,它所谓的经济奇迹已经出现了,也就是在没有攫取更多的海外领土海外资源的情况下,也实现了高速的经济增长。这个增长主要靠的是现有资源的重新配置,这个重新配置,就是低效率的农业部门向高效率的工业、商业部门配置。这种有效率的提高宏观的表征,就是经济增长速度。这是工业化第一个可以带来超常增长的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实际上跟第一个是相关的,为什么是工业部门,它的效率、它的生产率要比农业部门高,因为工业部门的生产和传统的农业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它需要资本的投入。资本投入得越多,单位资源的所产生的GDP、所带来的产出就越高。

因此在工业化的阶段,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是资源的重新配置,第二个是资本的积累,特别是表现为人均资本拥有量不断的增加。这两个因素使得工业社会的经济增长率明显高于农业社会。

从这个观点来看中国的改革开放,我们做了什么事情,实际上改革开放,就是打破了僵硬的计划体制,打破了对于资源自由流动的限制,使得资源可以自由流动,从低效率的农业部门转向了高效率的工商业部门。改革开放以来,这个资源的重新配置,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进入到城镇,进入到工商行业。离开了低效率的农业部门进入到了高效率的工商行业。这是资源的转移和重新配置。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日本、德国这一些后发国家的工业化相比,还有一个很明显的不同,除了资源在城乡之间重新配置之外,还发生了一个资源在国有部门和民营部门之间的重新配置。资本、土地和劳动力从低效的国有部门转向了高效的民营部门,这带来了效率的提高。所以简略回顾一下中国的改革开放的里程,实际上我们经济的高速的增长,可以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背景之下能够得到解释,资源的高效流动。改革开放的意义,在于打破了束缚资源流动的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就像德国和日本工业化的启动,最重要的原因,是打破了资源自由流动的封建制,这个封建制,今天在这里没有时间展开讲,作用其实是一样的。明治维新,把资本解放出来,能够投入到工业化当中去。德国是1871年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统一全国性市场,为工业化铺平道路。回顾这样一段历史,是想说明什么呢?是想说明为什么我们现在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应该怎样去理解,中央提出了新常态的概念,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去理解,我认为我们的理解是不到位的。

所谓新常态是什么?所谓新常态就是后工业化时期。新常态是后工业化时期,就是工业化基本完成。刚刚赵部长也讲了工业革命,学者、媒体对于工业革命是第几次,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这都无所谓的,不管它是第几次,以资本积累为特征的工业化,在中国我个人认为已经基本结束。你把它说成第几次,我都无所谓,我也不想争论这些名词,我们讨论的是实质。刚刚我讲了工业社会的两大特征,一个是资源重新配置,第二是资本积累过程。因为工业生产需要资本积累的。

中国目前以资本积累为特征的工业化已经结束了,国家的经济、企业的发展都进入了一个新常态。在这个新常态中,资本积累不再是经济的主要驱动力。这对在座的各位来说,可能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在工业化期间,在资本快速积累的阶段,它对钢铁、水泥等等这些原材料的需求是超常的高。而进入到后工业化时期,资本积累已经完成了,它对这些原材料、基础材料和能源的需求进入了常态。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以资本积累为特征的中国工业化基本上完成了?我们看一下数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历过两次固定资产投资的高峰,第一次是90年代初期,第二次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固定资产投资超高增长,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5%-20%。大家在这个图上可以看到两次高峰。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大致而言,是GDP增长的两倍。反映了工业化的阶段,资本积累需要投资。但是我们知道,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配比,是有它自己的规律的,太多了的话,这些资本就变成了冗余。

自2015年以来,我们看到固定资产的投资增长速度,历史性地回到了个位数,现在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上和GDP同步,6%、7%,这就是新常态的一个特征。资本积累不会再像过去那样了。我们搞钢铁的感觉今年是个好年头,其实这个好年头是短期的,真正钢铁的好年头,是从2000年一直到全球金融危机,是在第二次投资高峰中,那是钢铁业的好年景,因为固定资产投资以两倍于GDP的速度在增长。反映出在加入WTO之后,中国面对世界上的需求,我们的资本还是不够用。于是就来了一轮投资的高峰。在这两次投资高峰过去以后,工业化完成了,资本不再短缺。那么对于钢铁水泥等等这些基础原材料的需求,会进入到一个正常的状态,基本上跟GDP保持同步。这是新常态。所谓新常态,就是后工业化。后工业化的特征,就是资本积累的速度不会像以前那么高了,会长期的保持个位数。

以资本积累为特征的工业化基本完成,它的另外一个表现,城镇化的速度放慢。中国现在城镇化,官方数字不到60%,按说还是比较低的,但是有很多政策方面的限制,有很多体制方面的制约,使得我们的城镇化无法继续提高,虽然从理论上来讲,我们城镇化水平和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城镇化基本上80%,甚至80%以上。我们还有20个百分点,但是上不去了。大家能看到的一个明显的,就是大城市的房价暴涨,使得很多人对城市望而生畏。

数据统计表明,去年农民工的增长是-1.5%。今年很可能农民工第一次出现负增长。这个城市里,从农村转向城市来谋求工作,在城市里面生活,农民工的数量可能负增长,表明中国城镇化的速度在放慢,甚至停滞。所以我们讲工业化基本完成,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宏观上的表征,宏观上最明显的表征是什么?是各行各业的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是什么意思?资本不再需要了。我们不再需要这些资本了,已经是过剩了。过剩的结果是从2011年开始,PPI就进入了通缩。这条曲线大家应该很熟悉,这条曲线的背后,很大程度上是由钢价所左右的。从2011年开始,PPI就是通缩,通缩一直持续到去年的下半年。所以从2011年开始,一直到去年的下半年,这条曲线表明的中国经济的发展的态势,正如权威人士2015年在人民日报的访谈中讲的,中国经济的形势既不是U型的也不是V型的,而是L型的。2015年讲的时候,截止到2015年PPI就是L型的。但是去年下半年开始,这个L型右边的小尾巴出来了,强劲反弹。一直持续到今年,造成在座的各位,今年是赚得盆满钵满,大家喜笑颜开来开会。

于是有人说中国经济出现了新周期,有新周期吗?没有。虽然在这条曲线上你看的是右边的价格的反弹,有些人讲,说你把这个曲线画完整了,难道不是一个U型吗?U型的右边竖线已经出来了。大家看一下,这个不是小尾巴,是大尾巴,反弹这么强烈,去年下半年出现的原材料、能源出现的价格反弹,有几个原因。这个原因在下面跟大家一一道来,各位自己分析。

第一个原因,为什么出现反弹呢?我们的老朋友又回来了,我们什么老朋友呢?货币供应又回来了。我们没有看到这条曲线的背后是货币发行的又一次提速。空口无凭,图表告诉我们真相,这张图上,这条蓝线是PPI,和各位相关的钢铁价格指数,这张红线是什么呢?是狭义货币,是货币供应的指标。两者什么关系?高度正相关。货币上去,PPI就上去,货币下来,PPI就下来。是真实的需求推动吗?不是,是货币推动。钢价、煤价、电价,后面最重要的推手不是需求,是货币。货币,我在这里画的,是做了一些技术处理,我把M1狭义货币向后推了六个月,各位,感觉钢价强劲反弹,什么时候开始?2016年二三季度吧。差不多吧,按照这个图给我们的启示,货币供应什么时候开始放水?2016年年初货币开始放水,六个月之后,钢价开始反弹,这就是2016年中期,我们普遍感到经济形势好转,特别是钢材水平价格全上来了。这个价格的反弹从去年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年,背后第一推手,我说的不是唯一推手,第一推手是货币。

今年年初以来,大家都能感受到,银根越来越紧,货币的增长速度越来越慢。这一根红线今年年初以来一直在下降,中央银行在收紧银根,既然货币放水,对经济有这么明显的短期刺激作用,为什么中央银行不继续放水呢?而今年年初以来一直采取的是收缩银根的政策。

今年全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是什么?中央的文件读了没有?中央精神要领会。在操作上,你可以根据企业的情况来自己处置,但是中央的精神一定要领会,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是什么?是防范系统性风险,守住这条底线。在各种各样的场合,政府都表明这个态度,这是我们的底线,必须要守住。守住系统性风险这个底线,落实在政策上就是银根的不断收紧。因为货币再发下去,我们金融风险的系统性风险会进一步提高。一旦发生问题,可能是难以承受的。话说回来。PPI价格的反弹,第一原因货币放水,第二原因补库存。

中国经济真正的调整是2014、2015年两年做了一些调整。两年调整的过程当中,企业、各个行业的库存都到了历史最低水平,而到了历史最低水平,它不能持续下去,再低就影响正常的生产过程。因此2016年开始,大家都在补库存。所以有个短期的库存周期作用。这是真实的需求。但是钢铁补库存,周期有多长?几个月吧,一两个季度吧,你不能希望他明年还补库存。今年补库存,补得差不多了,明年还有再补库存的吗?因此补库存,只是一个短期因素。刚才讲的货币也是一个短期因素,因为我们国家整体的宏观情况决定了要控制金融风险。

第三个原因大家都知道,去产能。此外,很多地条钢扫掉了。所以这个PPI右边的反弹,就这三个因素。第一家货币因素,第二是叫做补库存,第三叫去产能,就是这三个因素。

各位,做一下展望,明年怎么样。明年我的预期,货币还是紧的。补库存基本结束了,明年去产能任务所剩不多了,也差不多了吧。现在去产能关掉了多少?有没有一亿吨?还能再关一亿吨吗?不大可能了吧。所以明年怎么样,各位自己做一个估计。

这个大的背景是什么呢?大的背景就是工业化基本结束,工业化基本结束之后,固定资产投资和GDP大致的保持同步,对钢材水泥等等这一些基建材料的需求,不会再回到过去投资两位数增长的年代。我们的确进入了一个新常态,在这个新常态下,这张图给大家显示一下,这是中国经济的负债率,为什么中央政府今年提出以防范系统性风险为全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就是因为整个国家经济的负债在不断的提高,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值得警惕的高水平上了。

从2009年开始,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这个经济的负债率对GDP的比例是160%,到2015年的时候,已经上升到了240%,到了2017年,有人估计已经到了280%。也就是负债率,短短几年时间,上升了100个百分点。大家想一下,如果一个企业短短几年负债率上升了100个百分点,这对企业意味着什么呢?这个企业不就垮了吗?国家经济也是这样的,负债不能太高,特别是负债率,不能够永远按照这个速度往上升。再往上升,可能会引发债务危机。正是因为这样的考虑,中央今年提出,中央经济的重点,防范系统性风险。所以货币层面上,我认为明年不要有太高的期望。

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靠什么?不能再靠投资拉动,不能再靠资本积累,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靠什么呢?靠企业效率的提高,这就是最近另外一项重要的政策方向的提出,这就是供给侧,供给侧的含义是什么?供给侧的含义,就是从企业效率的提高上,来寻求经济增长的动力。不是靠拉动需求,特别不是靠拉动投资需求来维持经济的增长。而要靠企业效率的提高。

企业效率提高了,就可以从根本上保障经济的增长。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只有企业的效率提高了,才可以给员工涨工资,员工的工资提高了才有消费需求。只有企业的效率提升了了,企业才有资金投入到建设中,才有投资的可能性。企业效率提高了,政府的税收才能增加。政府税收增加了,它才可以建高铁,才可以去建机场等等。所以我们的观点是供给的效率决定需求,而不是与此相反,过去我们老讲需求拉动,是受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影响太深。需求实际上是从供给方的效率产生出来的。没有供给方效率的提高,就没有需求。所以我们现在要把这个思路,从需求转向供给,而供给最关键的是提高企业效率。

提高企业效率靠什么?靠不断的创新。靠企业进行不断的创新。包括钢铁行业。钢铁行业我最近调研不是太多,在其他行业我所看到的,企业日子过得不错的,都是坚持创新的。如果你不强调创新的话,你会陷入一个逻辑上的自相矛盾,一方面你说产能过剩,另外一方面,你又说要强调供给侧,供给侧是什么意思呢?是要增加供给能力吗?供给能力已经过剩了,你为什么还强调供给侧呢?我们这里讲的供给侧,是有效供给。有效供给是什么意思呢?有效供给就是有需求对应的供给。如果一个企业,它可以创造有效供给,他根本不担心产能过剩,他一点不担心产能过剩。

有效供给是什么意思呢?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iphoneX,手机生产能力过剩没有?过剩了。但是苹果要推出iphoneX,你买不买?我刚刚从美国回来,美国的iphoneX还是供不应求,中国很多人都要买iphoneX,他不管价格,八九千块钱还是要买。产能过剩,出一个手机,为什么还要买呢?过剩产能是什么意思呢?过剩产能是有效供给的过剩,有效供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有需求对应,永远不会过剩。

我们每个企业要思考的问题是什么呢?我如何去创造有效供给,也就是说,我如何去创造去生产我的产品、服务和技术,保证在市场上一定会有需求。这样的有效供给哪里来呢?从创新来。苹果手机为什么越卖越贵、不降价。越卖越贵的原因是每一款新一代手机的推出全有新功能。这个新功能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比它加价的那部分还高。所以你可说苹果手机越卖越贵,但是它的性价比怎么样?越来越高。这是它为什么可以不断的提价,反而销售没有任何的问题。关键是性能价格比。

所以有效供给,要求我们企业创造高性价比的产品,在市场上销售,你永远不必担心过剩产能。过剩产能是那些低性价比产品的产能过剩。那是要通过市场把它淘汰掉的。所以在新常态供给侧,我们讲的是要创造一种制度环境,促使企业能够积极进行长期研发投资,通过长期的研发活动,不断的向市场上推出高性价比的产品。这是我们讲的供给侧。我们如何激发企业进行长期的研发投资,进行创新呢?中国的经济已经从制造转向创新,包括钢铁行业。你不创新,你的产品驱动,你的产品和其他人产品一样,将来又要打价格战,使你的利润率不断的下降。一轮新的L型会出现或者现在的L型会继续,光靠右边那个反弹很快就会下去。

创新摆在每一个中国企业面前。如何在市场上不断的提高产品的性价比、新的性能、新的品质,这时候提价都没有关系,我的客户可以接受。而不能做趋同化的竞争。趋同化的竞争,过去我们吃苦已经吃了很多了。在新常态下,在供给侧的政策执行的过程当中,我们企业需要思考的是什么呢?思考的是从制造转向研发,从成本控制转向创新。我并不是说成本控制不重要,并不是说制造不重要,但是它已经不是决定企业生死攸关的头等大事了。决定企业生死攸关的头等大事是创新。

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展开讲创新,创新需要什么,创新需要国家在制度层面上提供各种各样的保障。供给侧需要推进制度改革,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进行长期的研发投资,来创新产品、创新自己的技术。

哪一些制度保障?我也没有时间展开,只是大概提一下。第一制度保证,是保护私人产权,私人产权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企业家就没有积极性进行研发投资。

第二个供给侧的制度保障,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造。

第三,放松和解除管制。

第四,全面减税,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虽然在后工业化期间,投资不会像过去那样增长,我们进入一个经济新常态,在这个新常态下,供给侧的效率决定了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决定了未来企业的发展,创新求变,已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中国有非常丰富的企业家资源,如果政府能够在这个时候,及时地的推进制度改革,中国经济未来的前景,我还是非常看好的。

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