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钢铁需求持续萎靡不振的当下,东盟市场却一枝独秀,钢铁消费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1998年至2015年间钢铁需求的平均增速达到8-9%。同时,东盟地区钢铁消费的增长潜力也引人注目。本文将就东盟地区钢铁行业的供给与需求结构做一个简要介绍,为读者了解东盟钢铁行业做一个参考。

一、东盟地区钢铁消费潜力巨大

   在全球钢铁消费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东盟地区钢铁消费却增长明显。1999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导致东盟钢铁需求有所下滑,随后该地区的钢铁消费迅速恢复,1998年至2015年间钢铁需求的平均增速达到8-9%。2015年全球钢铁消费同比下降3%,而东盟地区同比增幅达到7%,初步统计为7000万吨。

图表 1 东盟钢材表观消费量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钢联云终端、MRI

   在低迷的全球经济环境中,相对活跃的东盟地区的吸引力更加凸显。近几年,东盟地区年均GDP增长率基本稳定在5%左右。2015年,东盟地区GDP总量达到2.35万亿美元。根据IMF的预测,未来五年也大致会保持在这个水平。而到2020年,东盟经济总量有望增加至4.3万亿美元。届时,东盟也将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在此期间,长期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基础设施将随着东盟地区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高峰建设期。根据国际钢协的预测,2016-2020年东盟地区钢铁表观消费年均增速约5%,是全球除印度以外增长速度最高的地区。

二、建筑业是东盟地区最大的钢铁消费行业

   东盟地区最大的钢铁消费行业是建筑业,占73.5%左右的用钢总量,其中菲律宾、新加坡和越南的建筑用钢占用钢总量的80%以上,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所占份额仅在60%左右,主要是因为后三个国家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如汽车、电器、机械设备等。

图表 2 东盟分行业钢材消费情况

数据来源:MRI

图表3 2014年东盟分品种钢材消费情况

数据来源:MRI

   分国家来看,菲律宾和新加坡钢材消费以长材为主,占用钢总量70%以上。菲律宾2014年建筑用钢占用钢总量的85%左右,长材的消费份额为72%,而扁平材需求仅为28%。新加坡情况与菲律宾类似,约80%的钢材被用于建筑业,2014年建筑用钢占比为73%,长材消费占比为73%,扁平材消费占比为27%。而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这些国家由于制造业发展较好,如汽车,电器,机械等,因此扁平材的消费需求较高,约占用钢总量的40%-50%。

   越南建筑业用钢占比最高,达到90%左右。尽管如此,越南长材的消费份额仅为51%,而扁平材钢49%,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在该国有许多新的工厂和仓库正在建设,而这些建筑主要使用的是扁平材。除此以外,越南的准工程钢结构的出口也发展越来越快。

   汽车是东盟地区第二大钢铁消费行业,占比在11%左右。当地钢厂很难打入由外商独资汽车制造商建立起来的严密的供应链中,尤其是日资汽车制造商。由于汽车制造商在钢材选择方面有很强的影响力,因此部分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在购买钢材时需要受很多强制条件的束缚。虽然当地钢厂也能提供合格的钢材,但若要纳入汽车制造商的采购体系,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实验、认证等程序,这个过程非常复杂而且漫长。当地钢厂与汽车制造商原有的钢材供应商竞争在质量和价格方面的竞争仍处劣势。

   东盟地区家电行业用钢铁供应链似于汽车行业,不过在钢材的选择上起主导重用的是最终消费者,而消费者关心的两个主要问题是钢材的质量和价格。

   对于机械设备行业,泰国正计划通过本国的部分汽车零部件钢铁产能转为生产机械零部件用钢材,来提高机械用钢的产能,然而,当地机械生产商只能生产某些部件,而更复杂的部件如发动机,缸体和滚轮等必须依靠进口。

   东盟地区造船业所需钢材80%是中厚板,该地区钢厂提供的钢材质量上能够达到要求,但数量上仍显不足。此外,一些船厂被日韩企业所拥有,他们更喜欢从他们国家的钢厂购买原材料。此外,一些用于生产特定部件的钢材如角钢,如果需求量不够,当地钢厂生产成本非常不经济。

三、东盟地区钢材自给能力长期不足

   东盟本地主要产能为电炉冶炼和棒线材轧制。根据东盟钢协统计,六国棒线材产能超过4400万吨,但2014年棒线材产量不到2000万吨,产能利用率仅43%。同时近几年棒线材进口出现急速增长,2014年东盟六国棒线材进口量超过1000万吨,而2010年还不到450万吨。2014年棒线材表观消费量2762万吨,较2010年增长56%,表观消费量增长幅度远低于进口增幅。

   东盟长期以来一直是最主要的钢材净进口地区,2014年东盟六国(泰国、印尼、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钢材进口总量4728万吨,占表观消费量的比重达到72%。与北美和中东北非等钢材净进口地区不同的是,东盟区域内贸易占比较低,2014年区域内钢材进口规模仅占地区钢材进口总量的5%。

   从进口品种来看,热轧板带和坯料长期以来是东盟进口的主要品种。2014年东盟六国进口热轧板带1800万吨,占进口总量的30%,占东盟地区消费总量的80%。而粗钢进口量也达到了1100万吨。而对于原本就严重依赖进口的热轧板带,产量不但没有随需求的增长而增长,反而出现下降。也就是说,本地钢厂没能从地区的消费增长中获益,反而每况愈下。

图表4 2014年东盟钢铁产能利用率情况

数据来源:MRI

图表5 2014年东盟钢铁生产消费情况

数据来源:MRI

四、中国、日本、韩国是东盟进口钢材的三大来源国

   中国作为东盟的近邻,在钢铁贸易上具有显著的地理优势。近年来东盟自中国的钢铁进口增长迅猛,2012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东盟最大的钢铁进口来源。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对该地区出口的钢材仍以棒线材为主,而用于汽车、家电等产业的扁平材等高档钢材仍大量进口于日本和韩国。中国对该地区出口的钢材仍以普通品种为主,直接与当地生产的钢材竞争。而日本与韩国由于较早的投资东盟地区的制造业,尤其是以汽车、家电为代表的板材消费行业,使得日本、韩国对东盟的钢材出口长期处于母材供应和高端品种补充的重要地位,与东盟本土钢厂的互补性很强,这种供需结构也是东盟钢厂长期处于中低端钢材加工地位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也是我国对东盟钢材出口频繁遭遇出口贸易争端的原因之一。

图表6 东盟地区钢材分品种进口情况

数据来源:MRI

五、东盟地区钢铁供需结构失衡短期内难以改变

   粗钢供应缺乏、钢材生产工序不完整是东盟地区钢材自给能力长期处于较低水平的直接原因。东盟地区虽然矿产资源丰富,但适合现代大型高炉冶炼的优质铁矿和炼焦煤资源总体并不丰富,而且主要分布在越、老、柬、缅等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投资风险较大的国家,开采程度不高。因此,也导致该地区综合性钢厂较少,钢材生产工序不完整,大多钢厂的生产线仅到热轧或冷轧。可以说,东盟地区钢铁行业整体的供应链基本上是从钢材加工开始,因此需要从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中国等进口上游材料来生产中高端钢材产品。

   市场散乱是东盟钢厂难以通过规模化提高竞争力的客观障碍。目前东盟六国整体消费规模6000多万吨,但平均一个国家也就1000万吨(最多的泰国目前是1700多万吨),其中60%-90%用做建筑材料,各国标准也不是很统一。虽然东盟经济共同体在2015年底建成,但钢铁产业的融合程度大大低于其他制造业。目前东盟主要国家展开的产能扩张竞争及相互间贸易摩擦升温也说明该地区钢铁产业一体化仍面临较大困难。
钢铁是典型的资金和能源密集型行业,项目投资不但涉及金额大,投资周期长,而且还需要大量的公共配套设施。东南亚地区的融资成本普遍较高,民营资本更青睐于资本投入较小、资金回笼较快的组装加工业;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自身投资效率低,政府财政收入不足等问题;外资则面临政策不稳定、法律不规范、行政效率低、用工制度制约等一系列问题。

   各国禀赋条件的差异是影响国际生产力转移的重要因素。总的来说,东盟地区缺乏钢铁产业规模化发展的要素条件,更缺乏资金密集型行业所需的制度环境。虽然其良好的需求增长前景对设备投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仍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钢材净进口的局面。 

 

  【本文版权归我的钢铁研究中心(MRI)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研究中心已开发出《国内钢铁企业竞争力分析报告》以及《国外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和企业竞争力分析报告》等系列报告,还可针对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报告开发与市场调研,如有任何需求,可随时致电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