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近一年时间里,中国乃至全球大类资产轮动加速。股市走势良好、商品飙升态势退潮、全球加息周期则提振债市表现——美林“投资时钟”的经典分析框架在愈趋复杂和多变的金融大环境下已难以招架,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地缘政治、市场情绪等等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金融市场的格局。随着经济的发展,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投资难度也正不断放大。

2017年12月15日-17日,2018年大宗商品市场高峰论坛暨“我的钢铁”年会将于上海隆重召开,届时,敦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宏观策略总监徐小庆将受邀出席,作题为《2018商品及大类资产配置》的专题演讲,为迷惘的投资者们“拨开云雾见得月明”。

徐小庆,清华大学国际金融专业毕业,深耕宏观经济策略研究十多年,擅长全球大类金融资产配置。

2017年,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涨跌互现,其中钢铁、煤炭、化工类等多个品种年内巨震,走势动荡,去年商品价格一路飙升的单边运行格局被彻底打破。

在徐小庆看来,“去年商品是一个大年,今年算是一个小年。”

他认为,9月份商品价格的下跌可以算是中期的一个分水岭,商品上涨的主要驱动力从供给层面的收缩已经转为对需求的关注,而过去三年房地产超级繁荣周期的完结将直接影响整个工业品的需求。

谈及房地产市场,徐小庆认为此轮房地产强劲销售的背后是来自于居民大量借贷的推动。他注意到一个细节:在整个房地产企业投资资金中,来自于销售回款的占比越来越高,其中既包括居民本身首付资金,也包括其通过银行贷款所得,而这则使得企业资金面充裕,推动了投资增长。

正因此,徐小庆回顾去年至今看多商品的逻辑,认为这属于“杠杆转移”,企业去杠杆、居民和政府加杠杆,居民和政府加的加杆就是商品的需求。而在连续扩张三年之后,居民杠杆开始收缩,这或成为明年宏观最大的主要矛盾。

与商品相比,徐小庆更倾向于看好股市。他在近期接受公开访问时指出,股市有良好的盈利基础与汇率预期,对人民币单边贬值预期已大大减弱,这将推动股市行入慢牛行情。

徐小庆已是“我的钢铁”年会的常客,他的演讲素来以大逻辑支撑,强调分析落地,总能穿透宏观迷局直达微观本质,对市场境况进行一针见血的剖析。

时值2017年末,聪明的投资者们早已明白不把所有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但如何分配鸡蛋到不同的篮子里,以及哪些鸡蛋能够放在篮子里,市场瞬息万变,我们仍在迷惘,我们需要专家的建议和意见。那么,2017年12月15日-17日,“我的钢铁”年会上,且听徐小庆评点当下,展望未来,我们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