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频繁袭来的严重灰霾,再次提醒人们污染的严重性、治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是一场需要韧劲的持久战,更是一场需要狠劲的攻坚战,出重拳用猛药才能有效解决。

今天开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主题是“改革”。只有相关领域改革攻坚深入推进,转型发展取得成效,生态文明蔚然成风,一个碧水蓝天、呼吸畅快的美丽中国,才会渐行渐近。

从本期开始,生态周刊推出“攻坚克难治污染”系列报道,聚焦全国各地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展现这些地方在防治大气、水、重金属污染等方面取得的进展、面临的难题和治污攻坚的举措,敬请关注。

“北京的车、天津的油、河北的煤”,有人曾这样概括华北地区雾霾成因。

不久前出台的《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中,燃煤削减成为河北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突破口,明确提出,到2017年,全省煤炭消费量比2012年净削减4000万吨。

然而,这对河北而言绝非易事,“燃煤”背后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以钢铁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减煤”不仅关系居民冬季供暖,而且对经济发展有“伤筋动骨”的影响。河北,如何借“减煤治霾”之机,走出一条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调整的新路?

■钢铁、石化等产业是“吃煤大户”

煤炭消费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煤烟型”污染成主要病灶

10月底到11月初,石家庄遭遇多个雾霾天。今年,河北的雾霾天气比往年提前了两个多月,而更让人担忧的是,全省11月中旬即将进入采暖季,大量燃煤将给空气质量带来更为严峻的考验。

河北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煤烟型”污染成为河北大气污染的主要病灶。环保部公布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观点,今年前三季度,石家庄、唐山、邢台等河北燃煤大市,在全国十大空气污染城市中始终排名靠前。

河北的钢铁业是“吃煤大户”。“世界钢铁看中国,中国钢铁看河北”,河北高达2.86亿吨的钢铁产能,使其成为全国钢铁业名副其实的老大。唐钢、邯钢、石钢、宣钢、邢钢……大型钢厂几乎遍布河北各地,民营钢铁企业数量更为庞大。支撑这些钢厂保持多年高速运行的是巨大的能源消耗。

据统计,河北省钢铁产业每年综合能耗接近1亿吨标准煤,电耗超过900亿千瓦时,均占全省能耗总量的1/3。高能耗带来高污染。目前,全省二氧化硫的排放量,26.6%出自钢铁产业。烟粉尘排放量中,来自钢铁的占比更是高达四成。

“吃煤大户”不只是钢铁业。数据显示,去年,河北钢铁、石化、建材、电力四大高耗能产业工业增加值为6200多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6.7%。

“偏重的产业结构,使得河北不由自主地走上了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发展之路。”河北省发改委副巡视员高俊钊告诉记者。

去年,河北省能源消费总量高达3.02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2.71亿吨,占能源消费总量的89.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全省去年由此带来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排放量,高达176.1万吨和134.1万吨,分别居全国第一位和第三位。

“2.71亿吨标准煤,意味着河北平均每天要烧掉74万吨标准煤,不难想象这会给大气环境带来多么大的压力。”河北省环保厅厅长陈国鹰介绍,经专家分析,去冬今春长时间、大范围的雾霾天气,燃煤是主要污染来源,特别是冬季供暖导致燃煤量增大,燃煤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当扩散条件不利时,空气污染也就随之加重。

■“河北被大气污染压得抬不起头来”

关键是淘汰落后产能、压减过剩产能,改变过于依赖燃煤的产业格局

“到2017年,全省煤炭消费量比2012年净削减4000万吨,这意味着5年内,河北省不增加1吨燃煤,还要在现有基础上削减1/7的消耗量。”高俊钊认为,完成这个任务并不轻松。

河北省委、省政府的态度坚决:“河北已被大气污染压得抬不起头来,就算牺牲一些GDP和财政收入,也要尽快‘摘帽’!”

在《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中,与“5年减煤4000万吨”硬指标同时提出的,还包括:到2014年,提前一年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淘汰水泥落后产能6100万吨以上,淘汰平板玻璃产能3600万重量箱;到2017年,全省钢铁产能削减6000万吨;全部淘汰10万千瓦以下常规燃煤机组。

“这样的勇气用壮士断腕形容一点不为过。”高俊钊说,河北钢铁、水泥、平板玻璃产能庞大,产量已多年居全国第一,完成上述指标短期内无疑会对河北经济增长产生消极影响。与此同时,这些行业的能源消耗几乎占据全省总量的半壁江山,“提出这些指标,抓住了减煤的关键。”

“能否完成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决定着河北减煤计划的成败。”高俊钊进一步分析,通过采取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淘汰落后产能、压减过剩产能,形成倒逼“两高”行业的退出机制,引导“两高”行业转型进军新兴产业,从而改变过于依赖燃煤的产业格局,才是解决河北产业结构偏重、燃煤比例偏高的根本之道。

事实上,今年以来,河北已向燃煤污染频频亮剑。为减少烟尘排放,河北要求省内19家火电企业共36台燃煤机组,在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除粉尘设施升级改造。仅此一项,每年将减少烟尘排放4000多吨。入冬前,河北还拆除3.5万台燃煤锅炉。

压减任务下达后,河北各市积极行动起来。在石家庄,热电企业将完成除尘、脱硫、脱硝改造后排放的数据,在厂门口的电子指示牌上实时公布,全市1349家经营性储煤、配煤厂,146家露天矿山,31家采矿场被取缔、关停或综合治理;

在保定,每个市区入口处,都有环保、路政、公安组成的联合检查站,对进城煤车取样,检测其硫分等,不达标的劣质煤一律不准销售和使用;

在衡水,全市现有148台分散燃煤供热锅炉全部被限期拆除……

■“减煤”牵一发而动全身

面临税收、投入、就业等重重困难,需要综合考量,深化改革,加强顶层设计

“‘减煤’绝非数量消减那么简单,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高俊钊坦言,目前,河北省减煤治霾已有具体目标和实在举措,同时也面临着重重困难。

压减6000万吨钢铁产能,将减少159亿元税收,完成“十二五”的减排任务,要新增4000多亿元投入,减少5000多亿元GDP和500多亿元财政收入。除了涉及数额巨大的企业利益、银行债务外,背后更牵扯到60多万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的安置问题。

到2017年煤炭消费总量削减4000万吨,将造成能源消费缺口1亿吨标准煤。如何填补?天然气是比较好的选择,但成本较高。保定市一家纸制品厂过去用燃煤锅炉,被要求限期淘汰,改成燃气锅炉。厂子负责人算了笔账,烧煤一个月最大开销6000元,改成燃气一天烧气近10立方米,一天就需要2200元。这对于这家年利润200多万元的小型企业来说,是难以承受之重。

另外,目前天然气供气不足。保定市大量的生活用暖需要小锅炉支撑,市里正在全力推动燃气供暖,但是面临每天近50万立方米的用气缺口。放眼全省,这个数字更为惊人。有人曾经分析,削减4000万吨燃煤面临的煤改气缺口,可能超过300亿立方米。

为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河北正在积极探索。为推广使用天然气,河北将设立天然气利用专项基金,出台新的燃气发电标杆电价,对天然气利用、燃煤锅炉煤改气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同时,利用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燃煤能源。

未来几年,河北将加快建设张承地区1000万千瓦风电基地,推进海上风电发展,力争2017年全省风电装机规模达到1100万千瓦。同时,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利用、生物质能发电等产业,提高新能源产业规模,提升新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

“‘减煤治霾’需要时间,需要过程,不能为减而减,为治而治,需要综合考量,更需要深化改革,加强顶层设计。”河北一位长期从事经济和环境工作的政府官员建议。

“在大气污染治理上,河北没有任何退路,只有‘华山一条路’,这不仅是环境问题,也是民生问题、社会问题,更是政治任务。”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的话斩钉截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