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科技日报报道,这里平均山脉海拔在4000米—5000米之间,有着因高山积雪形成的硕长而宽阔的冰川地貌奇丽壮观。

    这里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的地方,称为雪线。在浅雪的山层之中,有名为雪山草甸植物的蘑菇状蚕缀,还有珍贵的药材——高山雪莲,以及一种生长在风蚀的岩石下的雪山草。

    这里有巍巍壮观的祁连山草原,每年7、8月间,与草原相接的祁连山依旧银装素裹,而草原上却碧波万顷,马、牛、羊群点缀其中。

    如今,施工中的兰新二线正穿越着美丽的祁连山,而其中就有一支在高原铁路建设上赫赫有名的前铁道兵队伍——中国铁建二十局集团。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已在雪域祁连上艰苦鏖战3年多的中国铁建二十局集团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祁连山隧道掘进队,在屡建奇功的旗帜上再描摹出绚丽的图画,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不久前,记者在祁连山隧道工地上见到了中铁二十局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兼兰新铁路甘青段项目经理部经理任少强。

    遭遇高地软岩强压和碎屑流地质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纵贯我国大西北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全长1776公里,是我国首条在高原高海拔地区修建的时速超过200公里的高速铁路,也是目前世界在建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

    二十局集团担负施工的兰新铁路甘青段,全长16.336公里,主要工程为目前世界海拔最高、建设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隧道祁连山1号、2号隧道,以及连接两座隧道的硫磺沟大桥。

    全长9.49公里的祁连山2号隧道,最大埋深达823米,穿越的碎屑流地质,是世界铁路隧道施工首次遭遇这一特殊地质。

    全长6.55公里、位于青海省门源县的祁连山1号隧道,单日正常涌水量为1.53万方。这个隧道的地质特征更加罕见,属于极高地软岩层,且压力极大。此类隧道地质属于中国铁道科学技术边缘研究课题,没有成功应对案例。

    软岩富水,则是两座隧道的共同难题。施工中祁连山隧道2号出口斜井的最大涌水量已达到10.5万方,1号隧道出口连续数月日涌水量达5.5万方,为世界铁路隧道建设史罕见。

    任少强告诉记者,除以上两个隧道特殊的地质条件外,整个二十局集团担负的管区海拔3600至4300米,是全线的制高点,属于典型的高寒缺氧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3.1℃,极端最低气温为-34.5℃,最大冻结深度达2.3米,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仅为内地的60%。在冬季,祁连山隧道内会出现惊世冰铸奇观。

    世界级施工难题汇集,施工自然环境恶劣,祁连山1号隧道和2号两座隧道双双被列为I级风险隧道,同属全线重点控制工程。在兰新铁路甘青段17个标段中,只有四座I级风险隧道,二十局集团就占了两席。

    自然条件恶劣、地质复杂,工期紧张。这“三座大山”无时不在压迫着任少强的神经。有着数十年高原施工经验的二十局集团,首先参照修建青藏铁路时的做法,为高原施工提供了应有的生活工作条件。

    一探二封三泄四注,成功穿越长达1.6公里碎屑流

    祁连山2号隧道施工究竟有多难,任少强将其与风火山隧道做了一个全面的比较:论施工难度,风火山隧道难度系数是2.5,祁连山2号隧道是4;论自然条件,风火山隧道是1.5,祁连山2号隧道是1;论地质条件,风火山隧道是1,祁连山2号隧道是2;论工期,风火山隧道是零,祁连山2号隧道是1。由此可见,总体上祁连山2号隧道施工难度大大超过了风火山隧道。

    在祁连山下,1994年开工建设的引硫济金工程(从青海省门源县将黄河支流硫磺沟的水穿越祁连山冷龙岭引至甘肃金昌)冷龙岭饮水隧洞穿越祁连山,该隧道与现在兰新铁路祁连山2号隧道大致平行,全长8.8公里,断面只有8㎡。当时3个工程局,整整耗时8年才打通。如今全长9.49公里的祁连山2号隧道,开挖断面达160㎡,是冷龙岭饮水隧洞的20倍,而施工工期还缩短了一半,只有4年。

    具有“地下泥石流”之称的“碎屑流”,是祁连山2号隧道掘进过程中的一只“拦路虎”。在施工中,一股股夹杂着碎石、泥土等的流体突然从拱顶喷涌而出,瞬间淹没机械设备,威胁施工人员安全。祁连山2号隧道F6、F7大断层都存在碎屑流。通过与碎屑流反复较量,他们制定了“首先稳定碎屑流、释能降压泄水,紧跟后方结构加固;然后碎屑流塌体加固;最后开挖支护、衬砌施工”的处理措施,将新奥法施工的所有工法交替使用,同时将2至3种工法揉在一起,总结出“一探二封三泄四注”新方法,成功解决单一工法无法解决的隧道掘进难题。2012年9月,祁连山2号隧道成功穿越长达1.6公里的碎屑流段,标志着中国高速铁路隧道施工技术走在了世界最前列。

    为加快施工进度,项目部投入1.5亿元,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最齐全的隧道掘进设备。日本多功能钻机、意大利喷浆机械手、德国挖掘装载机等隧道掘进利器,云集祁连山隧道,大显身手。

    今年已3次到祁连山隧道检查工作的兰新铁路甘青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史克臣说:“中铁二十局集团巨资投入祁连山隧道建设,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攻克了碎屑流等世界级隧道建设难题,取得了巨大的施工成绩,体现了央企风范。”

    短开挖、快支护、快闭合,软岩极高地应力大变形得到逐步攻克

    已在祁连山上坚守了3年多的项目党工委书记兼常务副经理郭育红就工程特点总结了“八个最”,即自然条件最恶劣,生活条件最艰苦,全线施工海拔最高,地质条件最复杂,安全风险最高,企业投入最大,员工承受压力最大,施工荣誉最高。

    祁连山1号隧道面临的极高地应力,让建设者见识了大自然无形力量的不可抗拒。刚开挖成型的隧道,断面160㎡,在强挤压下,会缩减到不到150㎡,支护的钢架会被扭曲为麻花状,1米多厚的混凝土仰拱会被挤压隆起为“八”字形,浇筑闭合后的混凝土衬砌会被挤爆。此外,该隧道还连续突发超大涌水、突石突泥灾害。在今年5月25日召开的隧道施工方案论证会上,30多位与会的国内知名隧道专家一致认为,祁连山1号隧道汇集渝怀铁路圆梁山隧道和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野三关隧道、马鹿箐隧道等国内知名高难度隧道的所有施工难题于一身,是中国隧道建设史上施工难度最大的隧道。

    铁一院兰新铁路甘青段西宁分指挥部副指挥长(隧道专业设计负责人)田鹏表示,极高地应力隧道建设研究在中国铁道科学技术领域属边缘研究课题,即使在全球范围内也难寻良好的施工对策。

    没有成功应对的经验,项目部就联合西南交通大学、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开展科技攻关,采取“短开挖、快支护、快闭合”的施工方法,初期支护的普通工字钢换成重型钢架,加密支护,衬砌浇筑完后再加套拱,增强支撑力,一米一米地往前掘进。目前,祁连山1号隧道软岩极高地应力大变形正得到逐步攻克。

    “被列为I级风险隧道的祁连山1号隧道,工程安全质量始终保持稳定,能取得目前的施工成绩,实属不易。”四川铁科兰新铁路甘青段监理站总监苟德强对中铁二十局祁连山1号隧道施工组织管理表示肯定。

    经过二十局集团2000多名隧道掘进队员3年多艰苦鏖战,目前,祁连山2号隧道已掘进6900米,祁连山1号隧道完成掘进4150米,两隧有望按期贯通。

    延甘肃河西走廊,一条高铁新丝路正展露雏形,在大漠深处沿伸,直抵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