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华东钢材市场消息,因受某些钢厂在短期时间大幅度上涨出厂价的影响,为了“消化”涨价的压力,使用钢材下游企业只能将成本压力向其下游企业转移,然而,也有部分中小型电机生产企业在向其下游转移过程中,遭遇到“梗阻”的情况。

一中小型电机生产企业是“材料密集型”属“料重工不轻”企业,它的主要原材料是冷热轧硅钢片,电机外壳铸件、优质元钢、轴承,电解铜、铝锭等,其中硅钢片消耗约占生产总成本30%左右,电磁线约占成本25%-28%上下,今年以来尤其是2月份生产电机主要原材料在短时间内大幅上涨,如低牌号无取向冷轧硅钢片上涨450元-600元/吨(不含税)08年二季度价格;热轧硅钢片08年4月份上涨400-500元/吨(含税价);电解铜现货价震荡向上,平均价在6.8-6.9万元,铝锭(A00)吨价已突破2万元/吨“大关”……,涨价频率之快,涨幅之大是近几年来所罕见的,在钢材等“暴涨”面前,它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拿着有关钢厂的“调价通知单”向其下游商量提高电机的销售价格,然而,有部分电机生产企业却在成本压力转移中遭遇“梗阻”原因何在呢?

首先,中小型电机生产企业是过剩经济,竞争相当激烈,集中度相当低,它与钢厂的集中度是无法相比的,在钢厂面前,它们是弱势群体,定价话语权基本没有。

其次,钢材是原材料,是加工业的“粮食”具有较大的通用性,而电机产品尤其是中小型电机基本上是配套产品,流向具有一定的专用方向性,有的电机只能是“谁订的合同只能供给谁”,别的企业无法通用,完工后只能交给订货厂,否则,无法实现商品货币交换,也就是说:主机厂不同意涨价只能“梗阻”,要么“停产不做”,别无它法。所以,它向下游转移成本压力不容易。

再次,人民币汇率升值加快,使做出口电机企业用美元结算的,出口电机价格高了,而结汇的美元却减少了,如果一但出口电机退税下调或取消,电机生产企业的日子更难过了。

当然,电机生产企业在向下游转移成本压力中,也有一些品牌,有实力的企业提了一些价,但提价的幅度与钢厂大幅度上涨相比,只能是“杯水车薪”。

部分电机生产企业因转移成本压力,遭遇“梗阻”怎么办呢?它们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一是“货比三家”,集中资金吃点便宜货,略补采购成本。二是“量体裁衣”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剔除产品中的多余功能,适当降低使用牌号,一些小企业只能用点“让步产品“、”协议品“、利用材、头尾卷、边角余料、轴孔料等,适当的降低成本。

随着“高成本、高价位“钢材价格初步形成,某些生产电机中小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中小电机生产行业的重组”优胜劣汰“已不可避免,某些小的电机生产企业因规模小,生产的产品比较低端,抗风险能力低,如不迅速改变现状,最终被淘汰出局也是可能的。(陶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