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国内钢材市场消费增长将逐步减缓。加上世界经济增长的放缓,国际钢材市场需求也不可能出现大的增长。市场需求增长的减缓将导致钢产量增长率的降低,进而也将影响到国际铁矿石价格的变化。
    一年一度的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即将开始。铁矿市场价格是升还是降,供需双方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何判断铁矿石价格的走势,应更多地考虑国际钢铁市场形势的变化。2004~2005年度国际铁矿价格上涨71.5%。不管国际钢铁生产企业如何抱怨,但当时国际市场的主要基调是支持铁矿石价格的大幅上扬。只是上涨幅度大大超过人们的预期而已。当时的主要特点有:
    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美国经济强劲复苏的带动下,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的增长期。国际钢材市场需求大幅上升,特别是中国和美国国内市场出现严重供不应求,这导致国际钢材市场价格大幅上扬,钢铁生产企业利润大增,收益远远超过国际铁矿石生产企业、焦炭企业和运输行业,产生了钢铁生产前后工序收益差异过大的问题。因而,存在着重新调整各工序间收益水平的普遍要求;
    高额利润导致钢铁产能得到有效释放,粗钢产量大幅上升,使市场对能源和钢铁生产原料需求快速上涨,冶金煤和冶金焦炭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出现了大幅上升,利润在钢铁与焦炭企业间形成了新的分配。同时,由于供不应求,中国国产铁矿和零散进口铁矿市场销售价格超价值上涨,价格远高于优质的长期合同进口铁矿价格,这促使长期合同铁矿供应商寻求利益上的重新分配;
    全球钢铁产量增长,铁矿石需求增加,港口和运力紧张,以及铁矿石的供不应求,给人们一下子建立起“掌握铁矿资源就是掌握钢铁行业发展命脉”的概念。这一概念对发展中的中国钢铁企业影响最大,使其开始意识到资源的重要性。短缺不仅使铁矿生产商开始加大矿山开发投入,吸引了钢铁企业对矿山的投资,同时也决定了铁矿石涨价的幅度要远远大于往年。
    对未来钢材市场看好,钢铁生产具有高额利润,以及资源短缺,使钢铁生产者预计到国际铁矿石价格将上涨,并从心理上接受价格上涨的要求,余下的问题只是上涨多少的问题。
    传统的国际铁矿价格谈判模式一直是以日本高炉钢厂为代表,其它国家的铁矿价格随日本谈判价而定。尽管近年中国对国际铁矿石需求的总量已经远远超过日本,本应成为铁矿石谈判中用户的代表,但由于2004年前,传统模式还未对中方有实质性的利益损害,人们还普遍承认这一事实,中方谈判“话语权”的要求还并不强烈。
    总的说,2004~2005年度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的大趋势是:人们普遍接受铁矿石价格应该上涨;价格上涨的幅度预计也应该大于前几年的上涨幅度。这在客观上已经形成国际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的基础。因而,当日本和巴西的谈判确定铁矿价格上涨幅度为71.5%时,中国,欧盟和美国钢铁界虽有被“愚弄感”,抗议声不断,但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这一结果。
    2005~2006年度,国际钢铁市场状况已经大相径庭。整个大环境难以再支持国际铁矿价格的再度上涨。现在面临的问题应该不是铁矿石价格要不要上涨,而是要不要下降和下降多少的问题。此外国际铁矿石谈判模式也将发生新的变化。主要原因:
    中国政府的“十一五”规划已经明确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将从依赖资源转向扩大内需和发展科技,这说明中国钢材消费强度在今后一段或较长时期内将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钢材市场需求的增长将大大减缓,市场发展前景远远不如一年前人们的预期,钢铁热开始大大降温。此外,随着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国际钢材市场需求也不会有大的增长。
    由于中国钢铁产能快速增长,中国钢铁市场上绝大多数钢材产品已经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钢材市场价格大幅下降。受其所累,国际钢材市场出口价格在8~10月份出现一定的反弹后,目前又开始出现新的价格下跌趋势。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中国巨大的钢铁产能根本不可能得以全部释放,钢铁产量增长将受制于市场需求的增长,产量增长将大大放缓。加上其它国家钢铁产业的限产,2006年度整个国际市场对铁矿石的需求增长将十分有限。因而,没有需求力量支撑国际铁矿石价格的进一步上涨。
    于2005年度的铁矿产生高额利润,世界各国都在拼命扩大铁矿石产能,铁矿石供不应求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据保守估计,仅巴西和澳大利亚两国,2005年实际铁矿出口能力就要比2004年提高近9000万t,2006年又将提高7000万t左右。而2006年,钢产量增长可能性最大的中国铁矿进口量增长最高也只有3000~4000万t,国际市场铁矿石供大于求将成为事实。这将导致市场价格的降低。
    国际市场冶金煤、焦炭和国际海运价格在世界经济发展放缓、产能增长和需求下降的情况下,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国际海运费用下降了约50%,焦炭出口价格下降了200%。那么接下来的就一定是国际铁矿石的市场价格。
    由于钢材供大于求而导致市场价格大幅下跌,中国钢铁产业的利润水平已经降到濒临亏损的状况,而且今后仍将长期如此,中国钢铁行业高额利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这种情形下,还想继续提高铁矿石价格,从钢铁生产者的微薄收益中再分一勺羹的话,那将比登天还难。如果供应商利用垄断地位强行提价的话,其供需双方的合作关系就可能被破坏,这将不利于双方的长期共同发展。此外,从历史上看,国际铁矿石市场价格也有周期波动,其下跌时速度也很快。因而在市场不好时,不和谐的关系可能会导致铁矿石用户的更大报复。
    钢铁生产前后工序的利润分配比例出现了新的变化,客观上有重新分配的要求。首先是最大的国际铁矿客户——中国钢铁业的利润大幅降低,全行业面临亏损(当然这是由于中国钢铁业自身的过热投资和过热增产造成的,但也正是其过度投资和增产才带来国际铁矿石需求的高速增长,也使自己成为价格上涨的最大受害者)。欧盟和美国钢铁工业利润水平也比2004年有了很大幅度的降低。而同期,国际上铁矿生产企业的利润却十分丰厚,创造了历史新高。这种新的不平衡与2004年度钢铁企业高利润,铁矿企业低利润的不平衡一样,也是不可能持久的(长期如此,铁矿和钢铁生产的平衡就会被破坏,最终双方都会受损)。因而,也存在重新再调整的要求。
    由于日本参与谈判的钢铁企业持有铁矿供应商的股份,在2004~2005年度铁矿谈判中又谈出了让世界震惊,让国际钢铁企业普遍质疑的结果(供给方的谈判底线为上涨50%~100%,而用户的价格接受底线为30%~50%,两者有交集,那就是上涨50%,这一结果应该不难达到。但谈判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价格上涨71.5%,加上日本持有铁矿股份,因而,其谈判的公正性肯定要受到质疑)。因而,日本已经难以再代表亚洲钢铁企业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承担首席谈判的角色了。因为,无论其谈判的结果是再上涨10%,还是下降30%或更多,都难以再让世界钢铁企业相信这一谈判结果的公正性。换句话说,71.5%的铁矿石上涨不仅唤醒了还在迷蒙中的中国钢铁行业,使其一下子意识到掌握谈判“话语权”的重要性,而且也宣布了世界铁矿价格谈判新体制的开始。
    总的讲,2006年度国际铁矿石价格将下降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其价格上涨的可能性。而印度等国家的零散铁矿供给价格和中国国内市场价格也将跟随下降,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世界钢铁生产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