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冶金煤(尤其是硬焦煤)供应形势紧张的情况下,蒙古做为新的冶金煤出口地迅速展露头角。蒙古国有丰富的优质冶金煤资源,随着该国新煤矿和配套的基础设施的逐步建立,在亚洲地区蒙古将极有可能成为主要的冶金煤出口国。
    目前,蒙古正在生产的煤矿有32个,2004年的煤炭产量为6,999,000吨,比上一年增加了1,138,000(增幅19.4%)。其中,总产量的80%多是来自于该国的前三大煤矿,他们分别是:Baganuur煤矿,Shivee-Ovoo 煤矿和 Sharyngol煤矿.2004年蒙古煤炭的出口量是150万吨,并且都出口到了中国。
    尽管蒙古目前的生产量还在700万吨以下,但是蒙古政府之前一直采取引进外资加速当地煤矿开发的政策。
    从这方面看,蒙古在今后的四、五年内煤炭产量极有可能大幅度增加,并且大量出口。在所有的开发项目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在蒙古Gobi南面的Tvan Tolgoi煤炭资源,加拿大的依凡赫矿业与日本三井,巴西淡水河谷和日本伊藤春以及其他公司都曾表露过对开发该地区煤炭资源的兴趣。因为这里蕴藏着高质量的冶金煤资源,对这块煤田的开采将使的蒙古的煤炭出口量大增。
    据悉,除了上面提到的几家公司外,还有澳大利亚的BHP比灵顿公司美国的Peabody能源公司等对开发蒙古的煤炭资源表现出很大的兴趣。
    在蒙古投资煤矿,首先要对该国的配套设施例如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巨大资金。开采出来的煤炭要运往日本、韩国就必须通过紧邻的铁路和港口等运输通道,这使得蒙古煤炭的出口相当的困难。因此,一直以来蒙古的煤炭出口地被限制在中国。
    因此,投资蒙古煤矿就不会给日本钢铁行业带来直接的利益。
    中国因为国内冶金煤供应紧张而在2003年年中开始大量进口冶金煤,中国在2004年的冶金煤进口两达到了675.8万吨,比03年同期增加了415.4万吨(增幅159.5%)。
    而2005年的进口量很可能更大一些。中国冶金煤进口的增加对世界冶金煤的供需形势有很大的影响,在世界冶金煤供应市场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中国在2005年1-7月份进口的冶金煤达到了503.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30.1万吨(增幅为34.7%)。而从蒙古进口的冶金煤达到了128.3万吨(增加了55万吨,增幅达到了74.9%),占总进口量的25%。如果蒙古新的煤矿的开采能够进早的实现,那么中国对蒙古的依赖度将会进一步增加,而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进口的煤炭就会相应地有所萎缩。
    在这种情况下,蒙古煤矿的开发是否能够被较早的实行的确会对亚洲地区的冶金煤市场带来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