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经贸委发布2002年第34号《公告》,明确在2002年年底之前将停止生产热轧硅钢片;2003年3月底以前,机电产品生产单位不再使用热轧硅钢片作为原料;2003年6月底以前,各类企业不再销售和采购含有热轧硅钢片的电器产品。并在全国推荐13家机电生产、科研单位和3家钢铁企业,开展用冷轧硅钢片替代热轧硅钢片的试点工作。可见,这次国家有关部门加大了“以冷代热”的力度。
    在我国,淘汰热轧硅钢片已大势所趋。热轧硅钢片是在19世纪80年代研制成功的。1882年取得发明专利,1903年,美国率先生产和使用,以后英国、日本、前苏联等国家也相继开发和应用。但由于生产热轧硅钢片能耗高,污染大,加上热轧硅钢片输出功率、发热功能、磁感应性能等均不如冷轧硅钢片,因而美、英、日等国家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将其淘汰。前苏联也于1986年关闭了所有热轧硅钢片生产线。目前,几乎只有我国还在生产和使用,可以说全球90%以上的热轧硅钢片出自中国,且在中国应用。
    从发展的角度看,“以冷代热”是必然的趋势。用热轧硅钢片制作的电机产品,耗电多,噪声大,不利于节能和环保。据测算,用1万吨硅钢片制造电机,若“以冷代热”,每年可节省0?09亿度电;若用于制造变压器,则可节省1?4亿度电/年,这是一笔不小的经济效益。
    再有,随着电机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也要求使用先进的材料。而冷轧硅钢片无论是磁性能、表面质量还是尺寸精度等,都比热轧硅钢片具有很大的优越性,用它制造的电机,其效率更高,质量更好。我加“入世”后,电机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电机生产企业要参与市场竞争,必须使用高品质的冷轧硅钢片,产品才能取得竞争优势。
    此外,“以冷代热”也是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电机产品都要求采用冷轧硅钢片,要求是高效电机,国产的电机若要进入欧美市场,大都需用冷轧硅钢片制造电机。
    由此可见,在我国,热轧硅钢片应尽快退出市场,让“以冷代热”的产业方针得到实施。然而,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以冷代热”却进展缓慢,收效不大。其原因何在?
    为此记者采访了热轧硅钢片的专业生产厂家及电机行业的业内人士,认为时下在我国实施“以冷代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一是“以冷代热”的实施成本较高,电机生产企业难以承受。用冷轧硅钢片替代热轧硅钢片,电机制造企业必须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更新改造,淘汰单台手动冲床,配置与冷轧硅钢片相适应的卷筒式高速连续冲床及退火处理设备和配套模具,但费用很大,仅引进一台高速连续精密冲床(国内尚属空白)需600-1000万吨,配置一副模具需70-80万美元(为单槽冲模的20-100倍),而我国电机企业大都规模较小,效益较差,资金紧缺,不可能也无法全部进行“以冷代热”的技术设备更新改造。
    二是“以冷代热”增加电机产品的生产成本,电机生产厂家对使用冷轧硅钢片普遍缺乏积极性。硅钢片是电机生产的主要原材料,其原料成本占电机总成本的30%以上,而冷轧50W1000比热轧DR510的市场价格至少高出200-300元/吨,冷轧DW470比热轧DGR420-430的市场销售价高600元/吨,所以那些只有微利的电机厂为了降低成本,对冷轧硅钢片“敬而远之”,从而成为“以冷代热”的最大障碍。
    三是热轧硅钢片仍然有一定的市场。由于热轧硅钢片的生产工艺技术等经过几十年的改进和发展,各项性能指标得到不断的提高,其综合质量水平已今非昔比。如上海矽钢公司研制开发的高效率电机用新颖热轧硅钢片,采用含硅适中、低碳、低硫、低氮的坯料和自行开发的轧制工艺技术,产品含碳量小于0?008%,晶粒度为4--5级,具有高磁感、低损铁等优越的综合电磁性能,电机生产企业采用该新颖的热轧硅钢片制造的高效率电机,其各项技术指标均被北美电机行业协会的认可,还获得美国的认证,打入了国际市场。而当年国外淘汰的热轧硅钢片是采用落后的二火成材工艺,能耗高,且主要生产DR610,产品档次低。国家磁性材料质检中心对近年国产热轧硅钢片的质量检验和用户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1993年,全国热轧硅钢片的质量检验合格率为78?5%;1995年上升到95?6%;1998年达到100%。由于热轧硅钢片的整体质量提高,损耗下降0?3W/KQ,磁感提高0?024T。这两项性能的改善,使总损耗下降0?6W/KQ。一些电机厂依然看好热轧硅钢片,如国内制造出口的高效电机的最大两家厂家即河北电机厂和北京电机总厂,均采用上海矽钢公司生产的热轧硅钢片制造高效电机,产品符合北美尼玛(NEMA)标准,并被美国能源部认可。该两家电机厂出口电机占各自电机总量的50%以上,年出口创汇1500万美元和1200万美元。由于热轧硅钢片具有较大的市场,导致“以冷代热”很难一下子实施。
    四是实施“以冷代热”后,热轧硅钢片生产企业的转产、职工安置等问题难以解决。以宝钢集团上海矽钢有限公司为例,这是如今国内最大的一家独立生产热轧硅钢片的专业厂家,年产能力16万吨。由于市场的需求,该公司满负荷生产,产品依然供不应求。今年头五个月的产量达到了5?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不少,是多年来所少见的产销两旺的势头,经济效益较好,仅5月份就盈利200多万元。如今年年底之前停止热轧硅钢片的生产,企业的近2000多名职工如何生存,厂方认为没有什么办法,明年还得继续生产。据调查,国内生产轧钢硅钢片的还有重庆东源矽钢片厂、鞍钢、太钢、江西新钢的矽钢片厂等,约1万名职工,加上1500余家中小型电机制造厂家,共有10万多职工将因热轧硅钢片的淘汰而下岗,若事前得不到妥善安置,必然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五是热轧硅钢片使用范围广,用量大,“以冷代热”后,供需难以平衡。目前我国的硅钢片年消费量210-220万吨,其中热轧硅钢片75万吨,冷轧硅钢片80万吨,进口约50万吨(此为2001年统计数据)。今年,全国的冷轧硅钢片生产总量为92万吨,如果年底之前热轧硅钢片全部停止生产,其缺口仅靠武钢、宝钢和太钢这三家钢厂的冷轧硅钢片生产量显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势必导致进口量剧增,花费大量外汇。
    据悉。最近,上海矽钢有限公司、重庆东源钢业有限公司、鞍钢硅钢片厂对国内有代表性的13家主要电机厂的“使用硅钢片情况”进行调研,认为冷轧硅钢片虽然有性能方面的优势,但从我国电机行业的现状看,在2002年底全部淘汰热轧硅钢片时机尚不成熟。5月26日,上海电机行业协会在温州举行的四届四次理事会扩大会上,与会者普遍认为在当前条件下实施“以冷代热”,其时机还不成熟,需要一个过渡期,甚至认为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冷热并存”的现象依然不会改变,热轧硅钢片将在中小型电机厂占主导地位。
    如何使“以冷代热”得到顺利实施?目前需要做哪些工作?
    首先,要从下游的电机行业抓起,尽快制定采用冷轧硅钢片制造电机产品的标准。目前国内还没有高效电机的标准,而只有一般性效率(Y系列电机产品)标准。所以,新的标准应尽快颁布实施,将旧的标准废除,这样用户按照标准规定,必须使用冷轧硅钢片,从而使“以冷代热”得到实施。
    其次,对中小电机企业给予资金、技术等政策上的扶持,进行“以冷代热”的试点,逐步推广。目前,全国注册的中小型电机生产企业354家,都是采用热轧硅钢片制造电机,年消费热轧硅钢片达到95万吨。而这批企业目前对“以冷代热”都没有思想准备,根据现有的规格、装备、资金状况,都无法实施“以冷代热”,国家有关部门需要制定政策,给予资金、物质和技术上的投入,帮助其创造具使用冷轧硅钢片的基本条件,从使用的源头上淘汰热轧硅钢片。
    第三,要从稳定的大局出发,对淘汰热轧硅钢片的钢厂做好转产、职工转岗和再就业工作。
    第四,举行听证会,听取基层的意见。淘汰一个产业,涉及10万以上职工的生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这是一事大事,决不是一纸“公告”可以决定的。何况,目前热轧硅钢片有市场,有生存空间,企业有经济效益,仅靠行政命令实施“以冷代表”难以奏效。应深入到工厂基层,广泛听取意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从中国国情出发,把好事办好、办实。( 包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