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正式被批准加入世贸组织,由此国内的钢管行业和钢管市场将面临机遇和挑战的考验,尤其是国产焊管应对‘入世’挑战的形势更为严峻。”这是上海钢管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巩宏良接受记者采访时所阐述的观点。
    巩宏良副理事长一直从事钢管生产经营的管理工作,对国内国际钢管市场颇有研究。在我国加入WTO期间,他对国内焊管产能和市场需求及存在问题等进行了一番探索和研究。他向记者介绍:目前我国现有各类焊管机组约1600多套,总的生产能力达到年产1000万吨以上。其中螺焊机组90套,能力100万吨;中直缝机组140套,能力150万吨;小直缝焊机组700多套,能力500万吨;细直径直缝机组2套,能力1万吨;不锈钢焊管机组30套,能力10万吨;直缝埋弧焊机组5套,能力150万吨。
    巩宏良副理事长说,从产能来看,国产的焊接钢管已远远超过市场的实际需求,去年我国焊管的表观消费量为523万吨(其中进口29?8万吨,出口27?6万吨),比上年净增22?2%。即使如此,需求量也只有产能的一半左右,国内的焊管市场显然过剩。再如,国产焊管的产品结构不合理,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锅炉管、油井管、高强度大直径管线管等,目前还不能形成批量生产规模;我国现有中厚板轧钢机组因轧制压力较小、辊身长度小和无控轧控冷设备,还无法提供生产大口径直缝埋弧焊管的宽厚板;厚度大于15毫米、直径1420毫米的直缝焊管,仍需求从国外进口。还有,我国焊管生产企业重复建设状况严重,小焊管生产厂家太多,且工艺、技术落后,产品质量缺乏竞争能力,进入WTO后,这些小焊管厂家必将被淘汰。
    我国“入世”后,在焊管上,首先受冲击的是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油井管、大规格焊管和天然气输送管等,国外的质优价廉的产品随着关税的降低而大批进口中国市场。据预测,在管线钢管方面,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日本、韩国、德国、独联体等。2000年进入我国的焊管平均价为653美元/吨,比上年下降10美元/吨。“入世”后第一年内取消进口数量限制,由现行的一般贸易进口钢材实行限额登记制度,改为自动登记制度;并实行进口关税减让,各种无缝钢管由现行基准税率6?5%,降至2002年的4%,一年到位。同时,我国还将首次向外国公司提供分销权,外国商人可以分销包括钢材在内的进口产品和我国制造的产品。所有这些,都能国内的焊管生产企业和焊管市场构成直接威胁。
    如何应对WTO挑战?巩宏良副理事长认为:当前钢管行业最重要的是根据我国钢管的市场未来需求变化,加快产品结构的调整,淘汰一批产能严重过剩、质量低劣的普通焊管落后产能。如Φ76以下机组很多是属于落后工艺装备,需要淘汰,但在江苏、浙江一带又新上相当数量这样的机组,这种盲目发展、重复建设,严重破坏了钢管行业的结构调整,使本来已经供大于求的小型焊管市场更加低迷,也加大了淘汰落后产能的难度。
    而对于市场看好的石油天然气输送管线产品,要扩大产能,上规模,增加品种规格,占领国内市场。如增建直缝埋弧焊生产线,生产大口径焊管,填补国内空白。
    巩宏良副理事长还谈到,要应对WTO挑战,作为钢管生产企业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自己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要加强对企业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调研工作,探索企业联合重组之路,组建焊管“航空母舰”,与国外产品相抗衡。同时,作为钢管行业协会要增强为企业服务的功能,如建立钢管行业内的进口预警工作体系,密切注视国际市场动向和进口钢材变化情况,及时向政府主管部门提出调控进口钢材的建议;帮助企业熟悉WTO有关规定和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培训WTO的专业人才,共同为企业防止国外的反倾销诉讼,或帮助企业应用反倾销武器,在WTO的原则下保护我国钢管行业的利益,等等。
    巩副理事长对“入世”后国产的钢管和钢管市场充满信心,他说“入世”尽管对于焊管行业来说,挑战大于机遇,形势更为严峻。但要看到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只有我们根据未来的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对企业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淘汰落后,开发新品,培育精品,利用机遇,捕捉商机,国产的焊管仍然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包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