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要寻找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主要盟友俄罗斯原油供应减少的迹象,那么请离亚洲主要进口国远点。

从中国、印度和日本的1月进口数据当中,几乎看不出原油供应减少的影响,但的确可看出价格上涨。此前OPEC和主要盟友决定,对全球油市供应减少约180万桶/日,以推高油价。

主要进口国中国的1月数据,就是一个恰当的例子。

中国1月原油进口较上年同期增加27.5%至3,403万吨,相当于801万桶/日。

这是非常可观的增幅,主要原因应当是中国不断增持战略石油储备,以及规模较小的民间炼厂获得原油进口许可后需求出现增长。

11月OPEC减产决定的主要倡导者--沙特阿拉伯,1月对中国出口同比增加18.9%,至118万桶/日。

这和中国12月自沙特84.1万桶/日的进口量相比,更是飙升40%。

上述增长态势突显出沙特决意要维持对亚洲关键客户充分供应,并降低重要性偏低的其他国家客户供应。

不过还得考量到另外一个因素:中国海关数据的确说明了每一桶油的来历,但并未说明这些油的出货时间。

1月来自沙特进口激增,部分有可能与海上或其他储油地点的油品移动有关,因交易商对预期中的市场紧缩做出回应,并让油品期货市场结构从正价差转向逆价差。

然而就算到港的船货是与贸易相关仓储移动有关,中国也显然并未感受到其供应被那些承诺减产的国家所限制。

1月来自俄罗斯进口较2016年同期增长36.5%,相当于108万桶/日,另外来自安哥拉的进口则是爆增63.5%至116万桶/日。

其他OPEC产油国也见到中国来自这些国家的进口增长超越了整体进口表现,其中伊拉克增长43.2%,委内瑞拉更是暴增80.1%。

主要供应国中丧失份额者为伊朗及阿联酋,中国1月自伊朗进口原油下滑1.3%,自阿联酋进口则是下滑15.5%。

出口至亚洲的规模和价格都上涨

再来看看印度,该国2017年1月从沙特进口的原油达到925,700桶/日,较12月增加36.1%,较2016年1月则为下滑1.4%。

印度1月从OPEC成员国伊朗、伊拉克和安哥拉的进口量也高于12月,分别增加1.5%、2.1%和60.2%。

不过,印度从阿联酋和科威特进口的原油量分别下降8%和41.4%,但科威特并不是印度的主要原油供应国。

在亚洲第三大原油进口国日本,2017年1月从沙特进口的原油降至130万桶/日,低于12月的143万桶/日,但仍较2016年1月大幅增加11.8%。沙特为日本最大原油供应国。

日本1月从阿联酋进口的原油降至752,973桶/日,12月为884,057桶/日。阿联酋是日本第二大原油供应国。日本1月进口的俄罗斯原油则从前月的194,285桶/日增至214,498桶/日。

也需要注意的是,日本1月整体原油进口量为331.5万桶/日,较12月的366.4万桶/日下滑约34.9万桶/日。

总体看,亚洲这前三大原油进口国1月进口的沙特原油从前月的294.7万桶/日升至341万桶/日,增幅高达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