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早盘,商品跌多涨少,化工品与基本金属小幅下挫,截止中午收盘,硅铁、动力煤涨逾1%,而跌幅方面,沪铝、PVC、丙烯、橡胶、乙烯、沪镍、沪锡、焦煤跌逾1%。

国内经济实现开门红

在全球宏观大环境复杂的背景下,国内经济实现了开门红。海关总署数据显示,经季调后的1月份进出口贸易同比增长11.8%,增速较去年同期高23.2个百分点,连续第二个月呈现正增长,且延续着持续回升的态势。其中,经季调后的1月份出口同比增长8.1%,增速较去年同期高17.1个百分点,不但呈现持续回升态势,而且还结束了连续8个月的负增长,表明外部需求正逐步改善;经季调后的1月份进口同比增长17.6%,增速较去年同期高32.5个百分点,为连续第三个月呈现正增长,同样延续着持续回升的态势,表明国内需求也维持稳定回升的态势。制造业的持续扩张,印证了国内需求的回升及稳定。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份制造业PMI指数报51.3%,虽然较去年12月份低0.1个百分点,但较去年同期高1.9个百分点,且依然处于扩张状态。经济数据的开门红支撑了市场的良好心态,对大宗商品起到一定程度的支撑作用。

流动性存在趋紧压力

美联储加息及国内物价水平走高风险,令宽松的货币环境受到限制,国内流动性趋紧压力逐步显现。2017年2月3日为春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人民银行宣布全线上调逆回购中标利率10个基点,且上调了常备借贷便利贷款利率,向市场释放出收紧流动性的信号,这一举措在近几年实属罕见。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的持续回升印证了流动性趋紧。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21日,1月期和1年期上海Shibor利率报4.0820%和4.0102%,二者不但呈现持续大幅回升态势,且较2016年最低时回升均超过1%,暗示了市场流动性的趋紧格局。如果国内物价水平尤其是CPI跟随PPI开始大幅走高,则流动性趋紧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加,对商品市场有一定的压制。

焦炭库存压力增加

去年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促使焦化企业尽可能满负荷生产,缓解了焦炭供应压力。供应增加使得今年以来各个环节的焦炭库存开始累积,焦炭价格被持续压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17日当周,四大港口(天津港、日照港、连云港和青岛港)焦炭库存合计257万吨,较去年同期多80万吨,处于较高水平;国内大中型钢厂焦炭库存平均可用10天,较去年同期多2.5天,并处于近两年的高位水平。从笔者的调研来看,焦化厂库存也较高,某大型焦化企业焦炭库存超过常规库存的两倍,为近几年高位水平。而且目前焦化企业已经进入到为降低企业库存而被迫降低现货价格的状态。各个环节焦炭库存的累积及焦化企业和钢厂当前略偏高的库存,为钢厂进一步打压焦炭价格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后期焦炭价格可能继续承压。

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多地终端需求陆续启动。北方地区由于最近普降大雪,终端需求延后释放,而华东、华南及山东地区工地开工数量快速增加。从上海终端线螺成交量可以看到,终端成交持续放量,春节长假后两周终端成交量分别为23390吨和36648吨,环比分别增加77.53%和56.68%。从目前已披露的各地固定资产投资以及重大基建项目的情况来看,今年基建方面的需求或有比较大的增长空间,提振钢市需求。

社会库存累积速度放缓

截至上周末,钢材社会库存总量为1654.61万吨,环比上升75.81万吨,增幅较前一周大幅放缓。一般来说,社会库存在春节长假后会持续增长,今年春节长假后的第二周增幅出现如此大的下降超出市场预期,这从侧面反映出目前终端需求释放速度不断加快。而与此同时,钢厂库存出现明显的下降,部分钢厂库存甚至低于去年同期水平,钢厂库存压力不大,挺价意愿较强。综合全产业链库存来看,目前的库存水平并没有很大的压力。

供应增量有限

2017年以来,钢厂利润持续扩大,目前大部分钢厂盈利在350元/吨以上。在利润不断扩大的情况下,钢厂开工热情较高,除小部分钢厂检修外,其余基本达到满产,高炉方面产量继续提升的空间有限。而受去产能政策影响,中频炉产量收缩明显,各地集中力量打击违规中频炉,中频炉产量下降趋势还将延续。因此,产量继续提升的空间较为有限。

综上,我们认为,“金三银四”消费旺季临近,中间商拿货积极性较高,但钢厂基本达到满产,高炉产量继续增加的空间有限,中频炉产量持续受到压制,供需紧平衡的局面或随着旺季需求的释放而加剧,从而推动钢价继续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