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专家在近日召开的“2001年中国金属年会”上指出,我国微合金化钢开发潜力巨大,微合金化钢产量预计将从2001年的420~520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830~960万吨。
    近3年我国微合金化钢产量增长很快。1998~2000年,微合金化钢产量分别为346万吨、379万吨和405万吨,以铌微合金化钢产量增长较快。2000年微合金化钢主体品种的预报产量如下:
      油气输送管线钢  48万吨
      集装箱板     42.4万吨
      高强度造般板   18.0万吨
      铁道车辆用钢   12.0万吨
      桥梁用钢     8.5万吨
      汽车用钢     6.0万吨
      建筑结构钢    4.6万吨
      工程结构钢    2.0万吨
      其它       2.0万吨
    但是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微合金化钢点总钢产量比例较低,1998年和2000年,我国粗钢产量分别为1.1246亿吨和1.2395亿吨 ,若假设2001年和2005年粗钢产量为1.35亿吨和1.6亿t吨,微合金化钢产量比例分别为3.0%、3.2%、3.8%、5.2%,于2000年国外发达国家6%~8%相比,还有相当差距。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国内对微合金化前景持有乐观的、认为势在必行的钢厂占72%,已积极组织微合金化技术应用的企业约占80%,在规划或启动之中的有16%。在开展微合金化钢研发的企业之中,约有56%直接引进国外成熟钢种牌号,组织生产,有30%左右的企业主要目的在于改善原有钢材品种的性能水平,已进入根据市场需要而创新开发的企业为数不多,约14%左右。
    目前国内微合金化技术合作已形成规模。在原有低合金钢协调组,钒钛钢协调组,低合金钢学术委员会及铌钢发展奖励基金的基础上,由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组建了“CITIC-CBMM微合金化技术中心”。聘请国内外资深专家组成了专家委员会和技术评价委员会,并创办了《微合金化技术》杂志和中信金属网站。
    据多数钢厂所反映的信息,在未来的5年中,铌微合金化钢的发展占有明显的优势,油气输送管线钢、桥梁钢、高强度级造船钢、高层钢结构用板材和H型钢、工程机械用钢及轿车用语冷轧钢板的主体钢种牌号均为铌微合金化钢或铌--钒、铌--钛复合微金化钢。钒微合金化的优势在重轨、Ⅲ 级螺纹钢筋、非调质结构钢棒线材等长条材方面。钛的微合金化除现有的系列汽车大梁钢板生产外,以微处理应用为主,如16Mn大规格板,X70-X80级管线钢,NbTi-IF钢等。业内专家介绍说,今后微合金钢新品种开发的项目如下:
    (1)耐火、抗震、高层钢结构用钢板和H型钢;
    (2)Ⅲ级400MPa或V-N微合金化钢筋;
    (3)耐硫化氢应力腐蚀X70、X80天然气输送管线钢;
    (4)耐低温耐风沙磨损钢轨钢;
    (5)非调质结构件用Nb或Nb-V微合金化钢棒线材;
    (6)在特殊钢方面的开发(耐热钢、不锈钢)。